庚子(2020年)九月晚秋时节,携老伴赴黄山市休宁县,实地探寻明大学士赠礼部尚书程敏政撰《重修南山蓭记》之南山蓭,明兵部尚书谥襄毅公程信墓、赐莹祠堂,及南山精舍等史迹。程敏政季弟敏行葬南山塘之原,其子圻葬季叔墓侧,其女月仙葬襄毅公墓东。
程信墓遗址位于今休宁县万安镇上水南村。程信墓冢封土尚残存西北隅部分。赐莹祠堂残存石构件三四件,南山蓭疑似残存挂有白灰浆整块大青砖一堆,三四十块,其余地表物均毁灭。但程信墓、赐莹祠堂等遗迹,明弘治、清康熙,及道光年间所撰《休宁县志》均有明确记载。
据2019年版《万安镇志》,上水南村因位于横江(又称吉阳水)之南而得名。现有51户,201人,辖上水南、上水滩2个自然村落。村民中以程、金姓为多。经世居上水南村民程永强先生导识:南山蓭位于上水南村西北隅半里许,临近横江南岸不足百步,现为农田。程信墓位于南山蓭偏东南数百武丘陵处,墓冢大部压在一所房舍东北角下。其墓座北朝南,原墓冢前石像生有石马、石虎、石羊,及赐祭碑等,朝向偏东南而设。现为一处村民散养鸡、鸭、鹅的饲养场。养鸡场围墙上砌筑的残碑断碣有数十块之多。遗憾的是,有关襄毅公程信,程敏政季弟敏行、其子圻、其女月仙,程敏政撰写的碑铭等,片字未有发见。原赐莹祠堂位于全长不足半里的上水南街西北侧,现为民居。程永强说,过去南山蓭东不远有一处很大的房子,传说是座书院,应即程敏政弘治年间撰《(弘治)休宁县志》《新安文献志》等史籍的南山精舍(书院),现为一片杂草丛生的林地。程信墓往西有一灌渠,再往西一里许是一处林场的围垣。灌渠之上几座人行小石桥、和水闸处,及林场围墙隐约可见残碑断石也有数十块之多。
数十年来,因自幼居北京清化寺,阅《日下旧闻考》“辞朝出城借宿清化寺”,读识文儒程敏政。惊其神童诏对,崇其学问淹通,悲其鬻题冤案,悯其连连丧亲,哀其英名早逝。搜集其《簧墩文集》,李东阳《怀麓堂集》,倪岳《青溪漫稿》,王鏊《震泽集》等四库文本,研读其陪祀南郊、陪祭山陵及《月河梵院记》《敕赐广惠寺记》等日下情愫,进而走河间探寻其《瀛东别业赋并序》《瀛洲行乐图记》等畿南情怀,以致二度赴黄山休宁探寻程敏政的足迹,试图穿越五六百年时空,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晚秋休宁之行,得到新安程氏六十四世裔孙,时任第七届黄山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程景梁同志;新安程氏六十三世裔孙,安徽省徽学学会理事,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程氏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程于民同志;休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休宁县志》主编汪顺生同志,县地方志办公室干事程虹等热情接待,并一同赴上水南村进行田野考察。世居上水南村村民程永强先生做向导。万安镇办公室小于同志赠送2019年付梓的《万安镇志》一部。此秋,休宁探寻之行事事皆顺,非同一般,冥冥之中好似“簧墩”佑导之。
南山蓭之南山究竟是指的哪座山?
按《(弘治)休宁县志》《(康熙)休宁县志》《(道光)休宁县志》:“玉几山,在县南三里,又名塔山。两旁有峰十二。文笔五峰筑自宋元,今颓圮。巽丙丁峰,筑自嘉靖,为邑面山,于学宫尤近。”1990年版《休宁县志》记载:“玉几山西有丁峰塔,又称停峰塔,在县城南郊的汶溪南岸,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属辽代古塔格局。今存,县文保单位。玉几山东有巽峰塔,与丁峰塔隔山相望。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风格酷似唐代佛塔,今存,县文保单位”。
2019年版《万安镇志》彩插“休宁县万安镇生态规划图”中,万安镇之南,横江折南水流之西为玉几山。万安镇之南横江折南水流之东为万寿山。按村民程永强向导,带领笔者绕程信墓之西一里许,折而南,南行半里多,可见其南面约里许,有矮山横亘东西。呈“玉几”书案状。矮山高不足百米,郁郁葱葱。程永强介绍说其山峰原有四座古塔,今存停峰、巽峰二塔。巽峰塔再往东看,即古城塔。位于万寿山,又称万寿塔。故“南山蓭”之南山即玉几山之南端东部余脉的几座小山,当地村民俗称南山。
立冬前返京后,又阅点《篁墩文集》程敏政撰《先壠碑阴记》《亡弟克宽圹志铭》《圻子圹铭》《女月仙圹铭》,颇有灵感。又粗读《(康熙)休宁县志》《(道光)休宁县志》,读知襄毅公程信致仕还休宁,弘治元年冬程敏政致仕南归,均居休宁陪郭,邑人称之为“陪郭头”,在休宁县城西街口一带。程敏政卒后,赠礼部尚书,赐葬休宁县车田村。之前予以程敏政《早过车田村》诗文推测,程敏政致仕应居休宁县城里面,得到了证实。也曾推测程敏政是否亦葬南山蓭之原?当地人讲,车田村过去也有一座大墓,是程敏政之莹。这在《(康熙)休宁县志》《(道光)休宁县志》中找到了答案:程敏政卒后赐莹万安镇车田村。赐莹地表物均毁灭无存。为进一步探寻程敏政的休宁足迹,有必要重新读识他撰写的《重修南山蓭记》。
重修南山蓭记
(载篁墩文集卷十六)
南山蓭在休宁县东南五里。其来最远,其境最幽胜。盖汶溪(笔者注:按康熙《休宁县志》,夹源水会白鹤溪水,过县西二里断石山落石潭东流,至县东二里福乡潭,名汶溪。系今横江之一段。)之水自断石(《康熙休宁县志》,名落石台。在县西南二里。旧名断石山》)蜿蜒而来,绕蓭之西,折南至古城岩(在县城东4公里,即寿山。隋末唐初曾为州治),迤逦而去。芝山(程信墓南一里许之玉几山余脉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芝山,也称南山。)蔚然当其前,一支垄虹亘洑行出蓭之东。其麓有塘,冬夏不竭,土人号南山,蓭据其上,故因以名焉。考旧牍,蓭始晋泰兴(应为东晋晋元帝司马睿太兴二年,319年)二年释天然(高僧之名)者创建,其后兴废不常。今蓭中所藏田租,刻唐咸通字,又有小石表,刻宋淳熙字,皆不可得详矣。然老木大且数围,其高参天,其荫蔽亩,意非其来之远,则乌有此数百年之物哉!
国初,蓭毁于兵燹。景泰癸酉(1453年),释诚闰(僧名诚闰)者来住,里人张万山助其财力,蓭以复新。既又得石佛于塘中,丁岁旱奉以祷雨,得雨而熟。里人益神之,凡有事即祷,而香火益严,非地之灵有以阴主之欤?成化庚子(1480年)先尚书襄毅公赐莹南山之原,距蓭百余步,而蓭地多程氏业捐之蓭者。赐莹之制,当有祠堂三间,因起于蓭之东。会蓭亦渐獘矣,闰与其徒惠靖复加葺焉,郡县及乡之尚义者争捐金济之,蓭以再新。蓭中为大雄之殿以事佛,左为伽蓝堂以奉汉寿亭侯关将军,右为真君堂以奉唐睢阳太守张中丞(即唐御史中丞张巡),后为方丈,两旁各为僧寮。法所宜有者,次第以完。惟先公之神,实栖于是,而斯蓭出于古迹,亦令甲所宜存者。修癈起坠之功固不可无纪也。
闰号性空,鲍氏子,僧行刻苦,人所弗堪。盖非其力弗食,非其类弗友,用能一再新其佛宫,而积其所得,舍田为常住若干亩。从之逰者,服麤(cu,通粗)茹澹,亦相与共之,无外慕纷华、中藏矫伪之弊。年几七十,体癯而气坚,若苍藤瘦竹,疑其为有道者。予以是敬礼之,思异日得请而归,占溪山之胜,结社以终老焉。而闰也遂将为净土之远师、草堂之凑公矣。惜予之迁左,不能如渊明、乐天之旷达,而徒想其人于异代,可愧也哉。闰所舍田其亩数,及常有所施于此蓭者,其主名悉附著于石阴。
予重新标点《重修南山蓭记》,参考安徽宿州学院阮东升副教授校点的《程敏政文集》(全六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版)。并获阮教授签名赠书一部,特致谢枕。
作者李忠义系北京工业志鉴专家
原北京工业志编审
2025年7月12日重录于北京陋室
来源:北京号
作者:李忠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