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起永嘉县花坦乡小溪村的岭窟,西至界坑乡。这条古道,曾为永嘉、丽水地区及江西玉山一带的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因为在一段时期,这里是食盐运输的山间通道,于是人们戏称这是东方的“盐道”。而今该古道被修成了永嘉环浙步道!当其他热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旅行体验大打折扣时,永嘉环浙步道却宛如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在 #行走永嘉 —— 环浙步道攻略 #里,你看不到拥挤的人潮,只有纯粹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每一步都能让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最本真的徒步旅行乐趣。
当年从岭窟至界坑大致路线如下:
花坦乡的岭窟—小溪村—石公田—廊下—花坦—降下—朱 —胡头—黄村—珍溪—(渠口乡)石柱—岭下—坦下—渠口—珠岸—(大若岩镇的)九房—朱岙—黄潭—大若—黄岙—(碧莲镇)黄岗—碧莲—山坑(乡)—小巨—进书—(巽宅镇)龙前—麻埠(巽宅)—岭上—石埠头—下剩—(石染乡的)石染—下坑口—朱山—(西岙乡)坭坑口—(界坑乡)—坑口—界坑村

文图:水寒山
2016年温州永嘉巽宅至界坑公路贯通,一个名不经传即将落幕的山谷村庄,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便是千年古村坑口,2017年迅速被列入第八批中国景观村落名录,2018年成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网上有称坑口为“江南的秘境”,大山深处遗世的村落都可以是秘境,是偏僻、不便,割裂了它们与外界的联系。



坑口古村现不过几户人家,近1200年历史中,曾是章、金、应、麻四姓家族的聚集地,村口的苦槠树曾是麻姓人家迁居此地种下的,也有超过500的年岁。小楠溪自缙云下流,至坑口,已被“劫”流数次,水经石砾、沙子的过滤,清澈纯净,远远的岸上,就能分辨溪鱼在其间欢快地闹腾。因村处金竹坑、杨山溪与界坑溪的汇合口,故名坑口。



古道是古村的血脉与生命,一条著名的盐商古道经坑口、金竹坑、吴山到达界坑。(点击:吴山岭古道 | 百年盐道路沧桑,一蓑烟雨浸古村)作为界坑的门户,盐商古道的繁荣,可能是坑口古村在历史长河中,赖以长久立足的真正原因,盐道废弃,坑口古村一夜陨落也自在情理。



盐道开始杂草丛生,失去原有的生机,现公路经坑口小楠溪对岸去往界坑,另一条经坑口苦槠树,通往永嘉第二高峰高山寨尖,楠溪江最高的湖泊“楠溪江天池”。或许是人口凋敝,坑口一反常态,成了更高的高山寨尖兴发村下的自然村,兴发村号称高山田鱼养殖第一村。



坑口古村四周皆为高山,村前是小楠溪,所有民居皆俱楠溪江民居特色,石块垒墙,木质结构,二层空间较矮,有宅二层三面皆走廊,民居背山面溪,依次层叠。村后有无数条小溪流自山涧流出汇入小楠溪,这个世界有力穿透心脏的声音,除了歌声,还有自然界倾泄的流水,三折瀑隐于秀木之后,在我的心灵深处腾出一片清静空间。



除了村前沿溪的那条道,是用青石重新进行了铺装,坑口几乎没有任何房舍进行过钢筋水泥的翻新,还是溪中的鹅卵石,还是山中的那根木头, 坑口还算古朴,保留了原始的山村味道。到坑口古村游玩的客人并不多,没有另辟蹊径的生路,坑口古村的未来又在何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