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记庵
文/安颖光
引子
两山夹一沟的地形称之为峪,那三山环绕且只留一处外出通道的地形呢?地理术语是嵧,牛记庵古村落就坐落在这样的山嵧中。
难得五一放假,我对这次短途一日游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滨州的景点太近,且大都拜访过了;省城的景点倒是出名,但拥挤的车流,复杂的交通秩序,又是自己不想面对的。这样,牛记庵古村落第一时间闪现脑海,就是它了。
牛记庵在淄川当地小有名气,乡人更是誉之为天上的村落。大约七八年前,文友老杨哥在其撰写的系列美文中,更是把牛记庵之春夏秋冬美景描绘得跟花儿似的。
开车,下高速,兜兜转转,山路渐陡,还有多远到达?正当疑惑之际,一座青石牌坊矗立在了面前,“牛记庵村”四个红色大字镌刻其上。牌坊左前方一块元宝石,镌刻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右前方一天然石像,状若海马,海马腹身刻有“国家级古村落”字样。海马背部则是一块奇石,其上分布着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七个窟窿,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封神演义》中比干的七窍玲珑心。
但凡风景名胜,山水往往是被关注的重点。山清水秀是最理想状态,但更多呈现的是缺陷之美,山青不一定水秀,水秀往往不一定山青。幸好,牛记庵虽小,但山也秀美,水也灵动。
奇山
明代徐霞客曾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所以被推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功不可没。牛记庵的怪石虽比不上黄山,但也有几块(处)值得隆重推介,第一块七窍玲珑海马石前文已介绍,第二块牛心石,第三处是牛角溶窟。
相传清顺治年间,京城一家牛姓官宦人家遭受文字狱株连,只有一个女儿逃到了淄川一带的群山中,饥寒交困,昏死在了一处山谷中。朦胧之中,一头神牛指引她来到一汪清泉旁,泉边山果多多、野菜充盈。姑娘醒来后,梦中的情形与周围的景物几乎完全重合,身边一处潺潺小泉汇聚成了一条清澈小溪。姑娘感念神牛之恩,就在此出家,且重修了山腰上的庙宇,取名牛记庵,寓意牛姓人家吉祥平安。
更令人叫绝的是,泉眼一旁的山坡岩壁上,一块牛心状巨石赫然悬立在半空。巨石上部圆润、状若馒头,但又比馒头尖耸;下部布满了大小窟窿,像极了人的心室与心房。开发者还匠心独运,在牛心石尖上方镌刻一座袖珍小庙,立柱、门楣、瓦当栩栩如生,一尊慈眉善目观音石像稳坐莲台,庄严肃穆地矗立在小庙正中。
牛心石高约八米、宽约四米,看似巨大,但与长一百二十米、纵深二十米、高约十二米状若牛角的大溶窟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水在大自然中最为普通常见,但人们若是小瞧它,认为其力量弱小,那就大错特错了。巧妙的人工设计,再加上牛记庵的流水,改变着村庄的地形与地貌。牛心石这块钟乳石,就是流水和石灰岩的结晶。更丰沛的水量,从几十米的崖顶冲下,聚集在崖底,风为它呐喊,雨为它助威,石灰石无力抵抗、节节败退,最终形成了这巍巍壮观的牛角溶窟。
夏季雨天,牛角溶窟上瀑布飞泻而下,水声轰鸣、银线密集,这不就是《西游记》的水帘洞吗?寒冬雪后,冰凌高挂、琼妆玉裹,这奇幻晶莹的景象恍若来到了东海龙宫,让人流连忘返。
秀水
牛记庵一旁就是神牛泉。
五月的乡村,还不是齐鲁大地的雨季,因此巴掌大的泉眼出水量极少,数十滴明亮的水珠正从石隙中慢慢洇出,神牛泉就是在这经年累月地坚持之下汇聚成的一潭秀水。
泉水沿着山势下流,随后串联了孙家大院地下暗河的泉水,又接纳了牛角溶窟崖顶的飞瀑,形成了一处更大的椭圆形水潭。
水满则溢。汇聚得越来越多的潭水,继而溢出成为一条欢快的小溪。溪水顽皮,穿越几个大小的桥洞,绕过一块块突兀山石,蹦蹦跳跳流淌百余米,注入饮牛湖中。
牛记庵山村得益于水的滋润,垂柳、山杏、樱桃、黄栌等花草树木绿了,黄莺、鸳鸯、牛背鹭、黑天鹅、松鼠等飞禽走兽来了,再加上一栋栋青石古院落,好一处鸟语花香的人间盛景。
工业文明下的生活,节奏是快的,社会是喧嚣的,而人心深处追求宁静的希望却从来没有磨灭。于是,向往农耕文明的老人访旧来了,挈子携孙;纵情山水的文人墨客也来此寻找诗与远方。这座曾经荒废数十年的古村落,随着各色人等的到来,也慢慢恢复了应有的人间烟火气。
山间的水从来就是不甘寂寞的,牛记庵的水也是如此,饮牛湖只是一处中继站,湖水继续沿着人工暗河下泄奔腾,来到嵧口汇聚成一个更大的湖泊。湖泊一旁就是整个景区的入口,售票处前站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想要乘坐观光旅游车的人群也是排成几条长龙。
人在无聊等待中是最容易烦躁的,但嵧口湖中一处神奇景观却吸引了大众的眼光:只见一只巨大的金黄色茶壶,45度角悬立在湖水上空,壶嘴中碧水汩汩下流,不偏不倚地注入一只精美的茶盏当中,盏水外溢形成了一个微观的环状二层瀑布。孩子们忙着好奇提问,家长们则想方设法解答疑惑,等待的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流逝了。
“悬空茶壶平添几分神秘,思考心境消弭一腔燥火”,可见开发者为了打造旅游胜景,还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
作者简介:安颖光,博兴人,中共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协会员,偶有文章发表于省市级刊物和文学网络平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