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在兴安岭自驾旅行,方向盘刚转过最后一道山梁,便望见前方的城市,短信提示音响起:内蒙古呼伦贝尔欢迎您。驶入城市,却见满街黑P车牌,路牌标注“距哈尔滨780公里,我有些蒙圈,这是内蒙古还是黑龙江?这个地方叫加格达奇。
在加格达奇,我蹲在甘河边掬水洗脸,望着近在咫尺的森林,逐渐明白地理归属的界限在半个世纪开发史里早已模糊。1964年黑龙江籍铁道兵挺进原始森林时,鄂伦春猎人牵着驯鹿追逐着落日,如今河岸欧式建筑群倒映在时光流淌的河流里,历史给这里系了个解不开的“双省结”。
晨雾未散时登上北山公园木栈道,突然撞见加格达奇的魔幻时刻:东面映山红滑雪场的钢架反射朝阳金光,西坡却还是蒙着蓝调阴影的樟子松林。半山腰“铁道兵纪念馆”铁轨标本覆着薄霜,碑文记载着零下53℃的“高寒禁区”神话。
卫东街早市的喧闹声是城市苏醒的讯号,守着滋滋冒油的牛羊杂汤摊,铁锅里翻腾的鄂伦春炖狍子肉混着东北酸菜香,河鲜地摊的大哥吼着:“整点呼玛河野生鱼,包你鲜得找不着北”,内蒙古的土地上,满大街的东北口音,不得不说,这是个神奇的地方。
我去看了百泉谷的岩画,赭红手印拓在冰川石壁,见到了远古猎人祈天的图腾,无人机升空拍下了“龙字湾”奇观。见到这些,心里感慨,何必纠结“属于哪里”,加格达奇早用蓝莓酒的醇、樟子松的韧、铁道兵的勇、多民族的暖,酿成大兴安岭独有的生存智慧。
我在国道331看到了“万里兴安第一城”界碑,当地人告诉我1960年建镇时的茅草房正对着如今黄墙蓝顶的俄式楼群。傍晚的时候,加铁文化宫看跳广场舞的东北大姨们,恍然大悟,这里已是几代黑龙江人的家园了。
如今的加格达奇,早已默默地成长为大兴安岭地区政治、经济和交通的中心,是黑龙江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最牛”的跨地区行政中心。我游走在这座神奇的城市,被它宽敞的街道和漂亮的建筑所吸引,它不愧为“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的美誉,它真是一座漂亮、神奇的城市。
加格达奇之神奇并非仅仅在于其行政地位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更源自它秀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其中,鄂伦春族的智慧和历史,让我们在探寻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有朝一日,您也来加格达奇走走看看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