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鄱大地中部的南昌市进贤县,有一个以笔为魂的千年古镇文港镇,这里被誉为“华夏笔都”,承载着1600余年绵延不绝的制笔文脉。近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开展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文港镇,探访这里如何做大做强毛笔产业,推动毛笔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
在文港镇,“晏殊故里·进贤文笔”的品牌标识随处可见。2024年,一支毛笔在这里绘就了86.5亿元规模的产业宏图,占据全国80%的市场份额,书写了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走进晏殊大道旁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苍翠罗汉松掩映着白墙黛瓦,众多游客行走其间。在体验区,几位制笔匠人正现场演示毛笔制作的各个工艺环节。
现场,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平咬着线的一端,两手飞快地缠绑笔头,这是制笔过程的“绑笔”环节。敏捷的手法引得围观游客啧啧称奇。来自杭州的书法爱好者陈女士惊叹道:“不起眼的毛笔竟有如此多门道!”
博物馆外,“前店后坊”的产业街区将文化体验延伸到街巷。记者走进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鹏程的工作坊时,他正熟练地用传统工艺制作毛笔,只见他手持一把薄薄的起毫刀,挑起些许毛料,再用刀片均匀摊开压平,随后将之卷盖在笔芯上……
“文港毛笔源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制作技艺已经延续1600多年,有128道工序。”周鹏程介绍,如今,在品牌赋能下,传统技艺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文港镇有数千家制笔作坊,他们统一使用‘晏殊故里·进贤文笔’区域品牌标识,形成了‘政府做品牌、企业做市场’的分工模式。”文港镇党委委员孔建春介绍,依托传统文化,他们打造了文化产业街区,借助开笔启蒙礼、国学教育、毛笔制作体验等项目,开发“毛笔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与故宫博物院联名打造了系列精品文化礼盒,同时根据现代文化需求开发了“胎发笔”“笔中印”等文创产品400多款,有力推动了毛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文港镇拥有毛笔生产企业400余家、毛笔作坊2200余家、现代笔业企业100余家,从事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的人员达2.2万余人。2024年,文港镇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千万元。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文港镇的产业形态,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文港镇毛笔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支笔,联动古今,贯通文旅,更撬动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文港镇正以笔为媒,生动诠释文化底蕴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古老技艺如何驱动乡村振兴。(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周晨;编辑:杨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