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路,五台佛,千级阶,万种心。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山顶,我坐在不知名的青石上,看着经幡在风里轻轻舒展,忽然懂了大朝台的真谛 —— 它从不是一场急于抵达的跋涉,而是让心灵在行走中沉淀的修行。

向着光出发
南台锦绣峰的花海是大自然的馈赠。漫山遍野的野花漫过脚踝,红的、黄的、紫的,像打翻了的调色盘。喜欢可以脱下鞋子,赤脚走在花草中,感受泥土的松软和花草的芬芳。普济寺的钟声传来时,脚下的每一步都像踩在云朵上,生出 “步步生莲” 的喜悦。爬山的疲惫,早已在花香与钟声里化为乌有。

南台山花烂漫
西台挂月峰的暮色最是温柔。未等月亮升起,夕阳已将天空染成琥珀色,法雷寺的琉璃瓦在余晖里流转着微光。绕殿而行,听僧人们轻声念诵经文。暮色中,石阶上的青苔、墙角的菩提、檐下的铜铃,都染上了宁静的光晕。忽然明白,“一念放下” 不是消极的舍弃,而是像这暮色接纳白昼般,温柔地包容所有过往。

西台暮色温柔
中台翠岩峰的雾来得毫无征兆。午后还晴朗的天空,转眼就被乳白色的浓雾笼罩,远处的寺庙隐入雾中,只露出飞檐的轮廓。我索性坐在一块翠色巨石上,看雾气如何漫过草甸,如何在指尖聚散。当视线不再执着于远方的路径,反而看清了脚边摇曳的野花,听清了寺院隐约传来的诵经声。原来 “心无挂碍” 并非要抵达某个终点,而是在迷茫时依然能安住当下的笃定。

中台风云变幻
北台叶斗峰的狂风是最烈的考验。3061 米的海拔让每一步都变得沉重,狂风裹挟着沙砾打在脸上,仿佛要将人掀下山峰。同行的师兄却笑着说:“这风是在帮我们吹掉尘心呢。” 她的话让我停下匆忙的脚步,转身看向灵应寺前响动的风铃。那些被风吹得不停摇摆的风铃,在狂风中依然保持着恒定的节奏,仿佛在诉说 “无常亦有常” 的从容。我伸出手触摸它的纹路,冰凉的金属触感里,竟生出一种与自然和解的坦然。

北台风吹铃动
东台望海峰,山风带着草木的清冽,将云海揉成流动的纱幔。不必急于拍照打卡,只需静静地坐在望海寺的台阶上,看阳光如何一寸寸漫过佛殿的飞檐。那一刻,寺院的钟声穿透薄雾,心中积攒的浮躁竟如露珠般悄然滑落。原来 “见山是山” 的澄澈,从不是刻意追寻的顿悟,而是在驻足凝望时自然生发的清明。

东台壮观云海
三天的朝台路,不必刻意追赶行程,却在走走停停中收获了最珍贵的风景。那些擦肩而过的三步一拜的信众,他们额头的汗珠里闪烁着信仰的光芒;那些在寺院里提供斋饭的师父,简单的素食里藏着慈悲的温度;那些在途中休息时递来热水的师兄,陌生的善意比任何风景都让人动容。

相识是缘
朝台不是终点,是让心重新出发的渡口。当我带着满身花香与山风下山时,行囊里装满的不是纪念品,而是对生活的全新领悟 —— 别赶路,感受路,在每一步行走中照见自己;不执着于终点,而在乎途中与万物温柔相拥。或许下次再来,我仍会是山风里那个清心的过客,但这颗被五台佛光照亮的心,早已在行走中获得了坚韧不拔的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