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桂平县志》: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为了扭转局势,日军相继发起对河南,对湖南,对广西的一系战事,即日军战略上打通所谓的“南下大陆交通线”,史称“豫湘桂战役”。
当年4,5月,打通河南,6,7月打通湖南,8,9月开始即南下进入到广西,相继发起对桂林,柳州的战事,史称桂柳会战(广西会战)。
看着短短几个月,日军从河南打到广西,但中间各地抗日军民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力抗日军南下。只是由于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我方都失利了,这就是历史了。
打到广西的桂林,柳州之后,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一时间胶着下来,为了尽快完成作战计划,于是,已经攻到广东方向的日军,在9月底,派出其第23集团军,分水陆两路西进,攻入广西,意欲以策应桂林,柳州之日军。
其中水路数千鬼子逆溯西江,由肇庆、梧州、平南进入桂平;陆路廉江、北流、容县直插桂平社坡两路欲会师桂平,再北上支援柳州之敌。
由此,桂平大地上,经历了一段血与泪的惨痛经历,同时,也爆燃了一段抗日烽火岁月。本文所说的油麻林村袭击战,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日军进攻的水路部队,在平南的武林附近又分成两路,一路继续沿江而上进入桂平,另一路则在武林段登岸经大安,富藏,勒竹,油麻,社步,直逼蒙圩,这就是抗战时期,敌我双方在桂平展开的重要战役——桂平蒙圩之战。
关于此战,改天再说,就说正是日军的这个战略意图,桂平油麻成为了抗战事期,日军比较早进入的乡镇。
1944年农历八月廿三前后,日军进入油麻境,沿途村庄的人们纷纷避走到附近山林,但总有避不及走的人,搬不掉的家园,所以,被日军一路烧,杀,抢,掠,奸,无恶不作,损失惨重。
面对日军的残暴之行,油麻地区的人们纷纷组织起来,一是有着抗暴传统,二是经过新桂系的“三自三寓”的推行,地方对于武装自卫还是有基础的,于是,周边各乡村的有识之士,成立起村自卫队,联合自卫队。
日军侵入桂平期间,在桂平各处成立的乡村自卫队,大多是以各村各姓祠堂的公租粮(以前民间宗族制度的一种体现)为经费,把周边的相关政府机构(如村公所,乡公所一类)的公枪,私枪(个人购买拥用的枪支),土枪,土炮,火统(民间生产生活用的)等等,集中起来,供自卫队使用。
像油麻的大中村,就成立了自己的自卫队,按照安排,除部分青壮年护送村中的老,妇,幼到附近山林里偏僻之地安置外,剩下的则留下来,武装守卫家园,防范日军入侵,与之周旋。正好就在这时,一支国军别动小分队活动到附近,小分队人数不多,但也是属于正规军,再怎么说都是经过正规训练的,这就无意间增强了大中村自卫队的军事能力。
正是他们的到来,为后来发生的林村袭击战埋下了伏笔。
九月初,一队鬼子途经油麻前往蒙圩支援,路过油麻圩外三公里的上,下林村,其中大队鬼子在下林村,而有九十多鬼子到上林村进行扫荡,后在村外晒坪起火做饭。
就这时,油麻大中自卫队前哨侦知此情况,于是回村汇报,自卫队领导及别动小分队一致决心“干一票”。
自卫队及别动小分队组合计划分三个方向突袭在上林村做饭的那堆小鬼子,正好,围起来时,看到五六十个鬼子正在晒坪上做饭,枪支支放在一边,于是,由八个人做突击队,以最好的机枪装备,直接冲入晒场一阵“突突”打了这帮鬼子个不备,基本全消。
而另一帮三十余头鬼子,正在另一处民房做饭,听到枪声,立即往上林村东边的山岭冲去,结果被先期进入的自卫队东路又打了个伏击,伤亡过半。
枪声也引起了不远处下林村的鬼子大队注意,鬼子大队立即架炮轰击上林村,同时派出两支队伍,一百多人去占领周边至高点王京山,另有两大尉领七十多人救援上林村。
最后我方队伍虽英勇抗敌,但到底是军事素养,及军事装备有差距,面对一个大队的日军,最后还是不得不自觉撤退,基本上保证了自身安全。
此战,我方九人战亡,而毙敌一百余。
是抗战时期,日占桂平期间(1944年9月~1945年6月),桂平民间乡村自卫队对日作战,战绩最大的三次战斗之一。
也正是此战打出来的信心,在此后,油麻各村自卫发展起来,积极主动的寻找机会袭击过境,驻留的鬼子,直到鬼子退出油麻,退出桂平。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