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千年窑火的景德镇世界闻名,但在悠远的中国历史中“瓷源茶乡林海”的浮梁县。如今瓷都网红炙热,四海奔赴,像吸铁石一样引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人流如注,却未知深藏在浮梁西北山区里的一个神秘仙境——黄坛。
从景德镇出发沿着206国道向北挺进,行驶到三龙镇的十字路口扭头往西北方向,忽左忽右如同追溯西河的源头,我们的车辆进入宽敞平坦的沥青混凝土路段。所谓的秘境,就是深藏在繁华背后的人迹罕至,拥有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散发出原生态气息。
越往里走,只见窗外绵延的丘陵似波浪一样起伏更大,苍翠的林木越加茂密,碧绿的河流清澈见底,而掩映在山林间的古老村落则飘溢出诗意与烟火。于S404线上行至二十多公里,才抵达一个悠闲静谧的乡政治文化中心——黄坛乡。
在灿烂的阳光下,河滩上有荷锄的老农走向田埂;在街巷的院子里,有两三位妇女坐在板凳上说笑着择菜;有一个摇摇晃晃的小孩拿着竹鞭,在祠堂前的坦场上追打着鸭子。
它的原始的未知性,对现代人产生出视觉和心灵的强烈冲击。
尽管已经成为景德镇小有名气的休闲胜地,尽管西河两岸的河滩已经有若干处休闲开发的项目,但是山里的日子依旧是这样不慌不忙地过着。一幢幢粉墙黛瓦,一家家庭院篱笆,于水雾氤氲里随同着闲散的鸡犬,村民们厚道地守望着溪流与田园。
黄坛乡地处赣北腹地,在浮梁县的西北,坐落于莽莽苍苍的黄山余脉之中。它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崇山峻岭,中间为低丘河谷地带,镶嵌其间的村落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乡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青山绿水环绕,森林覆盖率超过92%,是国家级生态乡镇。
关键是这里的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千万年高山上冲刷下来的腐殖质和碎沙土淤积在河谷滩地与山间盆地,到处是肥沃的土地。全境有耕地近一万两千亩,山地面积近两千五百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出丰富的山珍野味,与特色浮梁相匹备的茶园林海,而且还为景德镇源源不断地奉献过与瓷业相关的窑柴松木,在地底下还蕴藏着产量惊人的瓷石原料矿脉。
我们每到一个村庄,都能够看到依山傍水的秀美景观。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的四大支流之一——西河,历史上又称作大演水,源自皖赣边界三县尖分水岭西侧的鄱阳莲花山,水从黄坛乡东港村的深山密林中奔涌而出,然后顺着山谷曲里拐弯,流经港口、黄坛、南溪等村。一路上从来都没有过工业污染。它水量丰沛的分支溪流就像叶脉一样,几乎遍布黄坛的所有村落沟谷。
哗哗啦啦的瀑布,或者汩汩流淌的小溪,或者深水静流的幽潭……驻足欣赏和留影拍照,我们尤其喜欢溪沟穿过农家庭院的设计与格调。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农妇们在村头石板上洗衣净菜,孩童们在沟里筑堰摸鱼,老人家甚至把水潭当作冰箱存浸食物。
黄坛的四季,漫山遍野都潜藏着独特的美味。这不是据说,只要一脚踏进荒野,草木间就看到比比皆是。趁着原生态尚未被人流稀释,建议去那里山野的溪水边,摘取春日的覆盆子、夏季的竹笋,还有香菇、蜂蜜,秋天的有机稻米、冬藏的山茶油等等——构成舌尖上的四季盛宴。
距市三十多公里并不遥远,但是在昌江西河河畔的黄坛,由于地处偏僻的浮梁西北边界,一直就是远离机械化工与喧嚣闹市的山乡,就像是世外桃源遗存千年文明的密码。这些没有被侵蚀和改造过的历史底蕴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既封存着令人心驰神往的人文故事与诗意画卷,也使得这片土地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考察专家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条曾带动山乡的交通动脉。
这条承载着千年瓷运的西河,自北向南贯穿黄坛约35公里,然后出三龙,过洪源,东流5公里在景德镇市区的三闾庙南侧汇入昌江。它在大洲至南溪一段为砂土,其余河港可通木筏竹筏。这条顺畅的水路曾将黄坛的窑柴和瓷石,源源不断运往景德镇各大窑场坯房,为“瓷都”的辉煌畅通了鲜活的水运血脉。
距今近千年的北宋庆历年间,汪氏先祖沿河筑村,七间石桥“度厄津”横跨河面,自此开启了黄坛的千年传奇。走进古村,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迁祖庙香火不断,月牙古塘倒映着百年古樟,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诉说着明清时期的繁华。作为景德镇瓷业的重要“后勤基地”,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与瓷都共生共荣的历史印记。
黄坛的巅峰八字脑山巍然屹立,海拔868米的山巅云雾缭绕。山腰处的唐代万寿寺,悠悠钟声穿越千年;山脚下,裴氏农舍走出的“西方癞痢”,以麻糍筑堰解旱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鄱阳湖畔广为流传。这些传说不仅是黄坛人的精神图腾,更赋予这片土地独特的神秘色彩。
漫步在黄坛的古村落,历史的痕迹俯拾皆是。徐家祠堂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雕梁画栋间藏着370年的家族荣光,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工艺,无声述说着昔日的辉煌。港口村“礼门”上的祖训、东港村汪氏宗祠的气派建筑,每一处都在承载着往昔的荣耀。
有幸,我们还品尝到港口村的特色食品。那是晶莹剔透的粉皮和裹着天然糖霜的柿饼,每一口都是记忆中的童年味道。
现如今在中国乡村纷纷振兴的语境中,我发现黄坛人正在改写“乡土”的定义,使得陈旧而不陈腐,古老并不古板,偏远却不偏僻,让这些古老的静态遗存在保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譬如“午夜时光”“德源居”“逸辰山居”等等民宿在秀丽的景色里到处开花;徐家食堂、南溪庄园、民间饭店、畏畏饭庄等饮食处美酒和土菜香飘四溢;西河谷牛仔小镇、元启山谷农耕美学庄园(露营基地)、徐家南溪竹园休闲景区相继落成……它们让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令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也使得现代徒步野游、休闲娱乐或避暑度假者有了人生可心的选择。
传统的南溪村周六集市,是黄坛最具烟火气的乡愁记忆。在人头攒动中,滚烫的粉皮蒸腾着袅袅的热气;打麻糍的咚咚声清脆悦耳;山货摊位上的山茶油、土蜂蜜、笋干香气扑鼻;熬糖、蒸糕、早米饺……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乡村生活画卷。
有一种发展模式我们注意到:乡政府正将与行云谷农品馆通力合作,即采取“政府+农户+公司”的方式,想让诸多一直行销不是很畅的土特产“山货”,插上“黄坛记忆”品牌的翅膀,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
考察中我们发现在黄坛,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这里有西河畔的千年古韵,有山水间的传奇故事,有古村里的烟火人间,更有舌尖上的乡愁记忆。傍晚或清晨,大家徜徉、欣赏、品味并思考。如果你也向往这样的诗意生活,我凭着切身的体会,劝你们不妨早一点来黄坛走一走,邂逅一场跨越千年的生态艳遇。
文章来源:黄坛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