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行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坑”,游客们又该如何避“坑”呢?
7月23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了解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出行指南,手把手教游客们识别旅游过程中的一些陷阱,教大家如何避“坑”。
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总支书记李凡启说,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是他们的职责,搭建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之间的“连心桥”,为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业绩,在提高五湖四海游客畅游大美新疆体验感的同时,乌鲁木齐旅游金字招牌将越发光彩夺目。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走访、调研旅行社等500余家,纾困解难100余项,帮助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依法规范经营,化解游客投诉400余件,一路护航游客出行体验。
在“避坑”方面提醒广大游客重点关注以下几种“套路”:
虚假宣传需警惕 有些不法商家在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自媒体账号中夸大其词,欺骗、误导游客添加微信,向其私人账户转账收取定金。
建议广大游客通过合规的在线旅游平台等预定旅游产品,购买时可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或者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查询旅行社名称和资质,并核对与付款发票信息是否一致,不要轻易向个人转账支付定金等款项,避免造成维权困难。
无证经营有风险 不法商家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相关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
建议广大游客在购买团队旅游产品前,先核实企业是否具备旅行社业务经营资质,相关资质信息可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或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查询。
不签合同无保障 不与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或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交通、住宿、餐饮、自费项目等重点内容,为擅自变更行程、增加购物环节、转团拼团等创造便利条件。
建议广大游客购买团队旅游产品时,规范签订合同,推荐优先使用电子合同,重点关注合同中的企业信息、产品价格、服务内容、行程安排、附加费用、退费条件、拼团转团规则及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
不合理低价存隐患 一些商家借“政府补贴”“尾单甩卖”等名义,背离价值规律,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过程中连哄带骗让游客不断消费。
建议广大游客在选择团队旅游产品时,可事先通过正规渠道查询飞机票、火车票价格,查询旅游目的地酒店、景区门票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谨慎选择明显低于成本价格的旅游产品,避免因“不合理低价游”造成的服务质量问题。
免费旅游藏陷阱 以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或充值投资,承诺高额回报,背后暗藏资金风险。
建议广大游客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投资理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购物消费要理性 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游客推荐所谓“套票”“通票”,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吸引游客面对优惠套餐时冲动消费,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建议广大游客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景区门票,选择正规商店或管理规范的市场购买商品,警惕促销陷阱,切莫盲目购物冲动消费,注意留好消费票据,谨慎识别诱导购物行为。(记者李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