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世间万物皆在这炽热中接受着考验。而在安徽无为市洪巷镇湖陇社区这片水乡泽国,却有着一场清凉的盛宴悄然上演。数千亩的荷塘,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铺展在大地上,演绎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诗篇,让这个美丽的乡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尘世中的明珠,散发着独有的韵味。
走进这片土地,沿着湖陇社区村组干道一路向东,那扑面而来的翠绿瞬间将人包裹。路两旁的荷花池,一望无际,像是大自然精心铺设的绿色绒毯,其间点缀着的粉黛荷花,层层叠叠,恰似繁星闪烁在绿色的夜空。盛夏的微风带着丝丝温热,轻轻拂过,荷花们便摇曳生姿,宛如一群身着粉裙的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轻盈而优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那香味悠悠地钻进鼻腔,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仙境。众多的花骨朵,恰似一个个羞涩的少女,紧紧包裹着自己,却又难掩对世界的好奇,在绿叶的簇拥下,含苞欲放,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束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
村头,粉黛荷花开得极为茂盛,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热热闹闹地挤满了池塘。有的花瓣完全展开,露出嫩黄色的花蕊,花蕊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粉,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撒下的金粉;有的半开半合,恰似一位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羞涩中透着妩媚;还有的只是一个小巧玲珑的花苞,尖尖的顶部微微泛红,像是被天边的晚霞染过,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它们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人们纷纷举起相机,想要将这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
村尾,睡莲正静静地绽放着最美的身姿。睡莲的花和叶多半浮在水面上,那叶子圆圆的,像是绿色的玉盘,稳稳地托着花朵。花朵有的洁白如雪,宛如刚刚从雪山之巅飘落的仙子,纯净而高洁;有的粉若云霞,恰似少女羞涩时泛起的红晕,柔美而娇羞。池塘中,倒映着花和叶的影子,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影子也随之摇曳,如梦如幻,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偶尔,一只蜻蜓轻盈地落在睡莲的花瓣上,仿佛为这幅静谧的画卷增添了一丝灵动的气息,引得游客们纷纷侧目,发出阵阵惊叹。
湖陇社区,地处安徽无为市洪巷镇腹地,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曾是洪巷乡政府所在地,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社区的经济作物以莲藕为主,那一片片莲藕田,不仅是村民们的经济来源,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除此之外,水稻在风中摇曳,泛起层层绿浪;龙虾在水中欢快地穿梭,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螃蟹挥舞着大钳子,横行霸道地在水底爬行,彰显着自己的威风。这些特色种养业,共同构成了湖陇社区生机勃勃的农业画卷。
社区内,老街历史久远,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这里人口集中,社区主干道上车水马龙,人流、车辆往来频繁。热闹的氛围带动了商业的蓬勃发展,如今的社区街道,早已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小世界。市场里,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招呼着顾客;集市上,人们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饭馆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饭菜香,让人垂涎欲滴;超市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满足着人们的日常所需;服装店中,时尚的服装吸引着爱美之人的目光;家电店里,现代化的家电设备闪耀着科技的光芒;通讯通信店内,人们忙碌地办理着各种业务;家居、装饰建材店前,摆放着精美的家居用品和建材材料,为人们打造温馨家园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展示着社区经济的活跃与繁荣。
六月的水乡,在盛夏的骄阳下,荷花映日盛开,清新雅致,馨香四溢。水泥路通村达户,宛如一条条银色的丝带,将村庄紧紧相连。村内庄前屋后整洁干净,陈村中心村宛如一颗精心雕琢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居民区里,一栋栋崭新别致的楼房拔地而起,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楼房的倒影映入水中,随着水波荡漾,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整个中心村,凝聚着空间形态和优雅环境景观所展示出的小村镇风貌,宛如世外桃源,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
湖陇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社区内,有一条河流,当地人称其为“天河”。天河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由西向东奔腾而去,最终汇入长江的怀抱。在上个世纪,湖陇的船运相当兴旺,天河桥周边两侧,大量船舶驻停营运,一片繁忙景象。船工们忙碌的身影,船只的汽笛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航运之歌。如今,虽然船运的辉煌已渐渐远去,但天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靠近天河旁边,建有四条长达6公里的水泥道路铺就的湖陇街道。近几年,街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犹如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街道上,日用百货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里不仅是人们购物的天堂,更是社区文化交流的中心。湖陇街道拥有两条通向省道的柏油路,南通铜陵,北达无为,交通十分便利。便捷的交通,如同社区的两条大动脉,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吸引着四方来客,也让社区的特产和文化得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陇中心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片土地,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良才。他们从这里出发,奔赴五湖四海,在各自的领域里奋力前行,发光发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也时刻心系家乡,造福桑梓,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李辛白先生,就诞生于这片土地。他原名修隆,字燮,号水破山人,清末拔贡,师从邑人方澍。清光绪二十七年,他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从此踏上了追求知识与理想的征程。光绪三十年,他参加了柏文蔚、陈独秀等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三十一年,他远渡重洋,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并成为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光绪三十三年,他受同盟会派遣,毅然回国,为革命活动四处奔走。三十四年,他在上海创办《白话日报》,被胡适推崇为我国推广白话文的“开山老祖”。宣统三年11月,他担任芜湖军政分府民政长,不久后又在芜湖创办《共和日报》。民国元年,他出任安徽省警察厅长;民国二年,任职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民国六年,担任北京大学庶务主任,两年半后又转任出版部主任。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他编辑出版了许多介绍俄国革命和工人运动方面的书籍及《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月刊》《每周评论》《新潮》等重要刊物,为传播先进思想、推动文化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五四运动爆发时,他组织编印的2万份《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成为当天发出的唯一传单,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被捕,他心急如焚,积极参与各种渠道的营救活动,曾与王抗五教授代表北大教职员前往探监和慰问,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怀陈独秀》的白话诗,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民国8年8月,他在北京大学创办的《新生活》周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小型通俗刊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众多名家都积极为该刊撰稿,仅李大钊一人就在该刊发表了60多篇文章,刊物在国内及日本、南洋等地拥有众多读者,影响力深远。1951年7月,李辛白先生病逝,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水静,同样是湖陇的骄傲。1929年4月,她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父亲水铸清是开米店的商人。水静有4个姐妹,没有兄弟,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深受父母宠爱,得以走进校园接受教育。1944年9月,她毅然参加了新四军,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抗战胜利后,她随部队奔赴东北,分在辽东军区4分区。1948年冬,她又随42军参加平津战役,随后南下江西,在江西军区后勤部担任指导员。1952年,她转业到江西省政府工作,后来与杨尚奎结婚,并担任杨尚奎书记的机要秘书。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湖陇人继承了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秉承着爱国精神,牢记肩上的重任。他们历来崇文重教,注重培养人才,使得这片土地人才辈出。2020年,湖陇社区陈村被列入无为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投入500万元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打造魅力新陈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湖陇社区将以更加美丽、繁荣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在这个盛夏,与湖陇的荷花相约,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里的荷花,宛如一个个灵动的精灵,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着永恒的美丽;这里的乡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愿你也能踏上这片土地,赴一场与荷花的浪漫之约,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好。
来源:北京号
作者:朱先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