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点半从忻州到了代县,这一趟是奔代州古城和雁门关来的。
到了代州古城,我还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没有城门也没有城墙,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里就是古城。
山西省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与现代县城交织在一起。
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古为上馆城,北魏时雁门郡治移至此地。南宋嘉定年间遭元兵破坏,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上馆古城旧址上重建。
代州古城距雁门关18公里,位于雁门关内,是古代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古城城垣东西稍长,南北略短,东北方呈秃角,形如“丑”字,又称“卧牛城”。
早餐店的小伙告诉我们,城墙虽不存在,但城内宝藏还是不少,根据他的介绍,我们游览了城内现存的一些景点,最值得一看的有边靖楼、阿育王塔和毛泽东路居。
【边靖楼】
边靖楼是代县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古城十字街中心,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是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也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现存为明代建筑,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边靖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被长城专家考定为万里长城第一楼,雁门第一楼,与应县木塔齐名,素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普萨”之称。
边靖楼上高悬巨匾两块,“声闻四达”与“威镇三关”,专家认定同为亚洲第一巨匾。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楼身壮丽,梁架精巧、斗拱规整,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
边靖楼一共三层,第一层为屯兵处,第二层为官办处,第三层为瞭望处,可北望雁门关,南俯滹沱河。
边靖楼上地砖为明代"官"字砖,长44厘米,宽22厘米,厚10厘米。“官”字砖代表修建时的青砖由官方督办,砖背面铸印烧砖工匠的姓名
【阿育王塔】
座落在代县县政府后院,是隋代皇帝杨坚敕建的佛祖真身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结构,后毁于战火,元代改建为砖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塔体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通高40米,周长60米,占地面积1876平方米。
阿育王塔不是塔的名字,它是塔的种类,在印度阿育王时期,这种圆柱状尖顶式的塔非常兴盛,所以这种塔统称为阿育王塔。中国共有19座阿育王塔,最著名的有三座:西安法门寺、南京长干寺和代州古城的阿育王塔。代州古城的阿育王塔是中国境内仅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
塔下设有地宫,储存有佛舍利、佛像、佛经等物,在佛教徒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当地百姓心中,它具有维护平安、带来福祉的寓意。
它造型比例优美,砖雕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称赞它是“中国现存瓶状塔中比例最好的”的阿育王塔。
【毛泽东路居】
1948年4月6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行分乘四辆美式吉普车从神池出发,横跨同蒲铁路,穿过宁武、朔县、山阴地界,经新广武来到了代县境内。翻越雁门群山,来到了代县城内的代县政府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在这里,毛泽东接见了土改工作团副团长郝德青和代县县委书记苏藜,听取了他们关于代县土改工作的专题汇报,並对代县的主要工作进行了重要指示。
以上景点可细看。阿育王塔、毛泽东路居和州衙三个景点在县政府后院,州衙正在维修尚未开放。当地政府很好地保护了它们,并且专门修了后门,门对面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游览。
其它景点如文庙、武庙,山西各地都有,大同小异,将军庙是为纪念李牧所建,这几处可略看。
至于古城墙为何被毁,经了解有四个原因:
一,战争。近百年来战争频繁,城墙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首当其冲,在战火中受到严重损毁。
二,政治运动。历次政治运动,古城墙被视为旧时代的产物,部分被拆毁用于建设或其他用途。
三,城市建设需要。部分城墙被拆除,以拓宽道路、建设新城区。
四,自然因素侵蚀:城墙虽经多次修缮,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地震等自然因素影响,墙体出现坍塌、损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