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佛顶山盘东踞西,锦江、乌江奔流不息。秀水穿城,田园绕村,灵秀的山水构成了铜仁绿色发展的深厚底蕴,也为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去年,省政府批复《铜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铜仁“贵州绿色宜居山水城市、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的科学定位。
梵净山下云舍村民宿集群。
“山顶赏奇景、山下养身心”的旅居新模式,吸引着追寻慢生活的都市人群。当前,铜仁立足梵净山自然禀赋,以“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为发展目标,锚定“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定位,围绕健康养生、旅居养心、康体养老,持续推动旅游产业迭代升级。
生态禀赋筑基底
“真是大自然馈赠的养生秘境!”7月5日,行走在梵净山登山古道上,广东游客李卫华由衷赞叹,“空气特别好,白云就像在头顶上飘。”他用镜头记录下夏日梵净山的清澈溪流、叠翠山峦与缭绕云雾,家人群和朋友圈。
作为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集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于一身,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7%,负氧离子含量峰值可达每立方厘米18万个,享有“天然氧吧”美誉。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铜仁市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引领,认真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严格执行《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加速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实施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工程,精心守护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风光。
依托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苗王城、石阡温泉四大核心载体,铜仁构建起“山地康养—文化沉浸—乡村度假”三维产品体系。同时,凭借海拔500米至2572米的海拔梯度,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温泉”的全季候体验。游客在此洗去都市疲惫,村民因绿水青山蹚出强村富民路,这座黔东山城正蝶变为旅居者的心灵原乡。
民宿集群添动能
即将结束近2个月的旅居生活,李卫华老两口很是不舍。“这段日子居住在‘群山之心’民宿里,如同置身于山水画卷中。”李卫华说,从旅游到旅行,再到旅居,他们在铜仁找到了理想的休闲方式。
坐落在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的“群山之心”民宿,距梵净山景区大门7.4公里,由22栋土家族传统吊脚楼改造而成。民宿外观保留瓦顶木构特色,内部融合现代旅居需求与新中式风格,营造古朴与时尚兼具的居住体验。民宿还提供户外森林冥想、农耕体验、村寨徒步、亲子游学等康养项目。
群山之心民宿。
不仅是寄托心灵的驿站,民宿也成为铜仁撬动旅居产业发展的有力支点。近年来,该市依托梵净山旅游品牌,将民宿作为旅游业转型的切入点,坚持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路径,积极引进知名民宿品牌,构建多层次体系。
来自辽宁大连的杨洪霞在梵净山脚下创办了“迎晓山居”民宿。“‘迎晓’就是迎着东方破晓,向着光明。这里空气负氧离子多,温度湿度适宜,是旅居康养的理想之地。”
铜仁市持续推进民宿产业创新融合,探索“民宿+景区”“民宿+农庄”“民宿+民俗”“民宿+露营”等复合型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从单一住宿向多元空间综合体转型。同时围绕康养疗愈、旅居养心主题,精心打造“慢生活”民宿集聚区,布局了川上语、梵尘七舍、行驿揽月台、歇山静舍、梵净山居等一批生态旅居主题民宿。
数据显示,铜仁有精品民宿144家,其中五星级民宿7家、四星级民宿11家。
多维支撑强保障
“如果你喜欢旅居,欢迎来铜仁!康养旅居,疗愈身心!”4月,铜仁市夏季旅游新闻发布会上,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红军向全国游客发出邀请。
据了解,紧扣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铜仁市充分整合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
在景区建设方面,重点推进梵净山鱼粮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梵净山太平河旅游度假区、梵净山康养旅居集群等重点旅游项目,优化提升环梵净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公路,构建快进慢出的路网布局,推动沿线及周边景区景点串珠成链。
列车驰骋在沪昆高铁贵州铜仁玉屏段。
交通配套方面,铜仁积极畅通国际国内旅游通道,加快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德江机场、铜吉高铁建设,拓展东南亚、韩国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际国内航线。
区域协作上,联动“黄小西吃晚饭”和湖南凤凰古城、张家界等省内外景区,优化“支支串飞”“小车小团”等服务。人才支撑上,持续强化专业人才培育与引进,重点提升民宿经营者及服务人员在接待礼仪、客房服务、餐饮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专业素养,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更具温度的旅居服务体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