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梨白肯定是没有读了千卷书,但是在而今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加持下,行万里路还是有的,所以今天依旧是历史爱好者梨白出走中,上线的是“溜达”爱好者梨白。
历史知识也在蓄力中,大家坐等梨白的分享!
今天这站还真有点说头,梨白带大家来到了富春江畔。
- 提到富春江,小伙伴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多年前那部不怎么样的电影《富春山居图》还是这部中的主线,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亦或是别的什么?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小伙伴们讨论。
《富春山居图》今天咱们就不和大家讨论了,这里就提一嘴,它的作者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因为各种原因,此画已被烧成两段,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无用师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到两个博物馆一睹《富春山居图》之美,也希望两段画卷早日合体!
话题扯得有点远,咱们再拉回来,说说今天的目的地,富春江畔,孙权故里,千年古镇,龙门!
- 看到这儿,会有人纳闷,孙权是富阳人?
那还真是,三国著名人物,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孙仲谋,人虽然生于下邳,但其实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据考证和家谱记载,从三国的孙权到民国二十八年,孙家后裔已在龙门古镇繁衍到六十五世,至今龙门古镇百分之九十的居民仍为孙氏后人。
对于此有异议的同学,评论区举证,前提不准骂人,文明评论。
- 说回龙门古镇,它的这个霸气的名字从哪里来呢?
据说这还要感谢东汉名士严子陵,提一嘴,这位老先生也曾在此富春山隐居,如果梨白没记错的话,桐庐县还有严子陵钓台。
说严子陵到了龙门一带游历时,发现这地风水宝地啊,山清水秀的,于是就感慨“胜似吕梁龙门”,于是龙门古镇因此得名。
梨白去龙门古镇在网上看了看去过的朋友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梨白也没抱太大希望,但到了龙门古镇好,小伙伴们,都冲啊!
现在的龙门古镇是免门票的,古镇内有小景点收费,如果大家想参观,单一小景点门票就是5块、10块,这和湖州的南浔古镇是相似的。
如果是喜欢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小伙伴或者喜欢古建筑的小伙伴一定要来龙门看看,龙门古镇里头好看的景点都是免费的!
龙门古镇的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有着徽派建筑的风格,但也有浓厚的当地特色和江南山区古建特色。
徽派建筑特点这一点梨白还是能看出来的,咱也是在徽州待了两年的熊孩子,那是有不在编徽州户口的,哈哈哈哈。
这点倒是不稀奇,徽州人十三十四就往外一丢,做朝奉,攒够了钱就自己单干。
题外话,从徽州出发,有人到了婺州(今天的浙江省金华市),大家去金华的一些村落,一些老房子也都是徽派建筑风格,比如诸葛八卦村,有人途经婺州的兰溪、浦江等地翻山到了严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富阳等地,所以建筑风格是相互融合的,富阳的徽派建筑并不稀奇。
但是仔细看,龙门古镇的建筑又有很多当地的色彩,比如石头墙。
很多老房子的墙皮都自然脱落了,有的就没有墙皮,裸露在外面的就是打磨光滑的石头,应该就是原地取材,就是不知道这些石头是河水打磨还是后期打磨。
龙门古镇历史悠久,这里现在保存的建筑多为明清古建筑群,据说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且极为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
村里的建筑和人都是围绕着厅堂、宗祠居住的,是典型的古代宗族聚居形态。
据介绍历史上这里原有六十多座厅堂、古建筑。历经战乱,保存较完整的尚有两座祠堂,三十多座厅堂,三座砖砌牌楼和一座古塔,一座寺庙。
- 六十多座厅堂是什么概念呢?
这就说明老孙家人丁兴旺,大家都姓孙,一个老祖宗,但是人越来越多,分出的“枝杈”也就越来越多,这时候可能就要“分家”了,然后会分出一个堂号,就这样村子里厅堂越多,就说明人口越旺盛。
当然这是梨白这些年在江南地区溜达的时候得出来的结论,如果不对,还请老师们指正。
龙门古镇比之前梨白去过的很多徽州古村落还有婺州古村落都要大,并且胡同错落林立,不是本地人走在里面真的会迷路。
布局又梨白产生了回了诸葛八卦村的错觉,甚至比诸葛八卦村还要“神奇”。
这里也给龙门古镇的工作人员提个小小的建议,指示牌能不能再多点,哈哈哈。
小巷子超多
综上所述,其实村内还有些祠堂、厅堂、景点梨白是没有看全的,仅看了其中一小部分,下面就分享一下。
龙门古镇内有条景区图上古街,不宽,梨白觉得应该是后期形成的。
古街两边现在有一些小商铺,售卖的是当地的一些初加工农产品还有当地特色美食。
龙门古镇北依剡溪,龙门溪与剡溪呈丁字相交穿越古镇,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豆制品很多,除了豆油皮,还有一种豆皮包着笋干、香菇、肉的豆筋丸子。
丸子是油炸的,表面的豆皮酥脆,里面的丸子馅儿则是山味野鲜,梨白尝了尝,是好吃的,但味道也因为各家的调味儿有差,大家可以实地品尝。
街巷中还有售卖酒酿馒头的,是以酒酿为发酵原料,比北方馒头更蓬松,不那么扎实,本味带着点甜。
但它的美味被另一种烹饪方式开发到了极致,那就是油沸馒头,就是油炸馒头。
图片来自网络,自己吃的时候光顾着吃了
这道美食,梨白在金华的兰溪也尝到过,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婺州和富阳绝对有深刻友好的往来。
小伙伴们,相信我,油炸过的酒酿馒头更加蓬松了,可以单吃,比面包好吃,因为它的甜是微微的、天然的,酒酿既提供了甜也让它更为蓬松。
不过,正确打开油沸馒头的方式是放上臭豆腐,微甜遇上微臭,蓬松遇上绵密,这种感觉、这种味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自己都去实地体会!
说着说着建筑,又说到吃了,赶紧拉回来,说说梨白在龙门古镇看到的厅堂建筑。
进入古街第一个看到的是庆善堂,厅堂还在,厅堂前的天井也在,现在已经成为了村中老人休闲、喝茶的好去处。
庆善堂和梨白在徽州看到的厅堂还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地形更为宽阔的原因,龙门古镇厅堂相比于徽州精、秀的厅堂要更宽阔、质朴,大家可以实地感受一下。
沿着古街再往前走,卖东西的人少了,在街巷旁立着个门楼。
上面的牛腿梁托古朴大气,一看就是老构建,等着看清门口中间的匾额时,确定了就是老东西。
原来这个门楼叫孝子门楼,修建于雍正八年,还是雍正奉诏修建的,为的是奖励和让人们知道龙门的一个孝子。
对不起这个孝子,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匾额拍得不太清楚,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梨白丝孙锦还是孙錀亦或是什么字。
划重点,穿过这个门楼,应该是左手边,走几步就可以看到类似江南大宅中的深深院门结构。
再穿过两道门就到了“子孙厅”。
这时才恍然大悟,刚才穿过的院门应该就是旧时大宅中的院墙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迁移,早已经没了院墙,只留下了残垣断壁和几许墙门。
没有院墙围起来的残垣墙门
子孙厅建造于清代,是孙权的第五十七代孙孙衔所造。他历任山西太谷县知县、平定直隶知州,被誉山西第一廉吏。
子孙厅是他是回乡之后独资建造的,每年元宵节,大房新出生人丁要在此挂灯笼,所以也叫大房子孙厅。
龙门镇历史悠久,一代又一代,随着人口的增多肯定要分厅分堂,这也是他厅堂不停增加的原因,又由于各方人才辈出,村镇的中心也随之变化,这是梨白在走访了一些南方以宗族聚居的古村落后得到的感受,不知道对不对,还请小伙伴们指教。
像是子孙厅,他也是中国古代重视嫡长投射在村镇、宗族中的一个小缩影、表现。之后子孙厅肯定慢慢就成了长房的产业,二房、三房会围绕长房居住,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分厅分堂,这也是家族人丁兴旺的表现。
当然很多小伙伴看到子孙厅本厅的时候是失望的,因为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周围村民放电动车的地方。
但历史不就是这样的,总有老的东西逝去,也总有新的东西出来,子孙厅能为后世子孙的电动车遮风挡雨难道就不是用处之一吗?
再就是历史这玩意儿大家要靠合理“想象”,想想一二百年前你说穿过的残垣断壁就是那个年代孙家的庭院几许,这种瞬间斗转星移的感觉不妙吗?
说完子孙厅下一站就是整个龙门古镇让梨白最震撼的百步厅。
百步厅,我拍的真得很差劲,大家一定要实地去看,这个和诸葛八卦村的宗祠建筑类似
是的,非常震撼。
百步厅的门楼有点像北方古代大家族的门楼,和南方有些宗祠地门楼相似,不知道是不是后修的。
因为那个门的开向不太符合传统,当然也有可能和百步厅地貌、环境有关系,知道的小伙伴可以说一下。
匾额,整个龙门古镇的匾额应该好好请书法家写一下的,方不辱没门庭。
百步厅是人站在门口看到门里头竖着的根根廊柱的时候,会在心里竖起大拇指,这是个大宅!
百步厅的堂号是“光裕堂”,建筑建造于清中期,是孙权第五十二代孙孙成章所建造。
之所以叫百步厅,是因为正厅前檐为九正间长廊,从东往西约百步。
长廊前天井十分宽阔,还铺着鹅卵石,天井前还有一堵墙,墙很高。
透过墙上的窗户可以看到残垣断壁,之前应该也是光裕堂一体的建筑。
百步厅为敞厅,两边还有小天井小院,至今仍有人居住,应该是孙氏后人。
现在光裕堂百步厅中桌椅啥的已经都没了,只有一个大爷在里面清理树枝。当你实地用脚去丈量这个大厅的时候,“敞亮”两个字真是一直被提起。
它和梨白在徽州看到的一些厅堂相比真的要高大、敞亮很多,用来做梁托、装饰的牛腿体积也是非常大,造型也是古朴、大方,多为花卉、云纹等内容。
徽州古建筑里人物雕刻比较多,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为官和商人或者百姓之家的区别,小伙伴们有知道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敞厅之后有个小天井,有点徽派建筑的味道,还是那句话,比藏在深山里的徽派建筑敞亮。
往上一块,四四方方的天,往下看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下水设置,典型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置。
刚才咱们说敞厅外头有大天井,前面还有房,其实敞厅后有四水归堂,后头也有建筑,不过现在上了锁,足见这个大院之前的辉煌。
在龙门古镇内的墙上随处可见孙氏的祖训,“耕可发家,读可荣身”,典型的耕读世家
从敞厅进后面厅堂的时候,大家仔细感受是能感受到一堂更比一堂高的,这也是徽派建筑的小巧思设置,叫“步步高”,就是一堂会比一堂高出一阶来。
到时候大家实地感受一下,愿咱们大家都步步高。
从大门进去,参观完厅堂,沿着长廊继续走,大天井一边,长廊尽头还能见到往昔一些小天井院落的设置。
敞厅旁边的小院
不过现在他们或衰败或者已经起了新的建筑,住了新的人家。
包括现在沿着百步厅出去的小门,按照建筑的风格和以往江南大宅的结构,出了小门应该是通往光裕堂其他小院落的,但现在出了这个小门就真的出了百步厅了。
这座大院的辉煌掩盖在了历史长河中,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想象。
除了庆善堂、子孙厅、百步厅、光裕堂,梨白还在弯弯绕绕的小路上遇到了世德堂,就在镇上比较有名的酒酿豆花旁边,别光顾着吃,不要错过这个景点。
世德堂的门楼也在,现在也只保存了敞厅,里面有桌椅可以休息,成为了小朋友研学、交流的地方。
也是在酒酿豆花旁边,还有一座叫“义门”的建筑,这里面还有一个义门留芳的故事。
说明嘉靖年间,龙门镇大旱。孙权的第三十八世孙潮经商有道,家资殷实,为七县首富。龙门闹灾荒,民不聊生,孙潮帮助乡亲们代缴皇粮,还以一千石道谷救灾。
知县将孙潮的义举报了上去,朝廷嘉奖了孙潮,还给了他一块义民的匾额。明嘉靖二十二年,富阳知县奚朴亲手写了义门的匾额,起牌楼表彰孙潮义举,这就是义门的来由。
义门旁边还有一个厅堂,梨白猜测应该是孙潮一支的,当然只是猜测,叫燕翼堂。
这个堂号里曾经有人获得过武举人,还有人成了贡生,别问我咋知道的,厅堂内有扁。很多南方的厅堂或者祠堂都挂着象征族中子弟成就的牌匾。
《爸爸去哪儿》曾经拍摄过的新叶古村是梨白目前在江南古村落中看到的祠堂里挂着牌匾比较多的地方,那个村落也有很多祠堂。
燕翼堂内还有一顶雕刻精美的小轿子供大家观赏,梨白觉得应该设置个围栏,再就是墙上有说明,电影《理发师》曾在此取景。
以上就是梨白在龙门古镇转悠了三个多小时参观的古建筑,走的时候路过了一个收费景点,应该是一座完整的大宅,好像叫“思源堂”。
这个名字还是有点来头的,“源”就是源头的意思,思源堂建造于宋代,是孙氏元支第二十八世孙治的宗祠。
这个梨白没进去参观,是准备二刷龙门古镇。
沿着古街的一户民居,梨白探头拍了一张,古人的房子现在后人仍然在居住,这何尝不是一种历史和延续和传承
主要是古镇太大了,还碰上了古镇举办越野赛,小街小巷弯弯绕绕,都不知道自己到哪里了。
一如古镇有溪水穿流而过,街巷中也有或明或暗的水道,这让梨白想到了宏村。走着走着还遇上了村中一方极大的水塘,已经不知道是不是村中央了。
相比于宏村中间的月照,龙门古镇中的水塘,好像叫砚池,非常宽阔,被民居环绕,不经意间走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梨白在龙门古镇真的没有什么方向感,好多地方还没看到,毕竟好多地方还没看到,比如在网上看到的开在一家老宅里的面包店。
哦,对了,现在龙门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在当地创业,除了没找到的面包店,还有法国人开的蓝宇咖啡馆,因为喝了酒酿豆花就没肚子喝咖啡了,下次可以去尝尝。
去龙门之前,网上评论差评大于好评,原因很多,比如之前没门票是不能进的,还比如很多人觉得就是个村子没看头。
梨白觉得还好,一来现在没有门票限制,你想看景点就花钱,不想看,看看村里遗留的老的明清建筑也很好。
古建筑爱好者一定要来龙门看看,梨白,爱好者都算不上,只是看光景都觉得好看,所以龙门值得一游,也值得一刷。
您要是看到这儿,就证明您对梨白绝对是真爱,梨白给您鞠躬了,谢谢您爱我的碎碎念和到处溜达系列。
对于龙门古镇你还有什么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我知道的一定会一一为您解答。目前梨白看到的是龙门有两个停车场,十块钱进场,不论小时,一次性收费。
梨白去的时候还遇上了龙门越野赛,据说选手们还有爬山项目,不知道后头的山我们是不是也能爬,有知道的小伙伴评论区见。
最后把花花世界送给我的小伙伴们
(文中所有图片为梨白手机拍摄,相机满了没出镜,当然没满梨白也没啥拍摄技术,大家凑活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