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来自四川自贡的71岁游客赵亚琴推开“云中驿站”的木窗,山间林木茂密,绿意盎然,晨间薄雾如轻纱漫卷,微风挟着金银花的清香扑面而来。“太凉快了,夏天在这睡觉有时候还要盖薄被子!”赵亚琴向记者展示衣柜里的厚外套,“包吃住一天80块钱,两个月花不到五千块。环境好价格又实惠,我已经第二年过来当‘候鸟’了。”
石朝乡云中驿站
赵亚琴所住的“云中驿站”,是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发展避暑经济的缩影。这座海拔1200米的山乡,正凭借得天独厚的“凉资源”强势崛起。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校媒融合调研团走进石朝乡开展调研,依托1200米高海拔生态优势和金银花、香榧等特色产业,石朝乡正全力打造“避暑康养小镇”计划。
“云中驿站”民宿老板张洪军对此感触最深——2024年刚接手云中驿站时,他未曾想到,这个仅有8间房的小院,仅一年就创下二十余万元营收。
“环境好、空气优良又凉快就是我们石朝的金字招牌!”张洪军边说边指挥工人给新扩建的客房安装空调——这些设备在石朝的夏天竟很少用于制冷,而是用于除湿。
“去年七月最热那几天,城里38℃,我们这儿午后最高才26℃。”他翻出手机里的订单记录,“江苏、江西、广州、湖南、四川…来我这的客人基本是60到80岁的叔叔阿姨,夏天一住就是两个月。”
云中驿站负责人张洪军
云中驿站的火爆激活了山乡集市。张洪军发现,每逢赶场日,他的住客们总会成筐采购猕猴桃、土鸡蛋和野生菌:“有个湖南嬢嬢一次买了30斤金银花,说回去分给老姐妹。过去这些山货愁卖,现在乡里嬢嬢们天不亮就背着背篓等客人了!”
距离云中驿站不远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举着自拍杆镜头扫过漫山的金银花。“家人们看这花苞!晴天清晨采摘的药效最好……”作为石朝乡特色产业之一,直播间背景里云海翻涌的青山就是最佳广告牌。
张洪军的云中驿站也搭上直播快车。“我们会组织客人在驿站开茶话会,现场教学金银花茶制作。”他指着大堂新设的直播角,“客人亲手做的花茶可以带走——我们这儿凉快,产的金银花也降火,让大家的茶几也跟着‘凉快’。”
游客在避暑民宿里开展歌唱活动
7月18日至20日,石朝乡举办“花开遍金银•避暑游石朝”务川自治县第三届金银花避暑旅游季迷你欢乐跑、亲子趣味跑及山地自行车骑游等赛事,助推石朝乡“凉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为打造“爽爽小镇·康养石朝”注入新动能。
石朝乡的实践证明,在数字时代,藏在深山里的 “凉资源” 可以通过新媒体赋能,转化为撬动经济发展的 “热引擎”。新农人直播、政府搭台、产业融合,这场发生在云端的乡村振兴革命,不仅改变了山区的经济面貌,更重塑了年轻人对家乡的认知。当 “云上石朝” 的旋律在直播间响起,当金银花茶通过快递发往全国,石朝乡完成了华丽蜕变。
指导老师 李娟 何洁 成嘉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海若
实习生 王布娜 王浩然 周康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陈诗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