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内,荧光棒汇成海洋,万人大合唱声浪如潮;西安的古韵街巷中,一曲秦腔激昂嘹亮,千年文脉韵贯古今;上海的沉浸式剧场里,年轻观众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着一场场新奇的戏剧冒险……这个暑期,演唱会、传统文化演出、沉浸式互动剧等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以“热辣滚烫”的姿态点燃夏日激情,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作为这个盛夏文旅的“流量担当”,演唱会市场持续繁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密集排期的演出填满了年轻人的日程表,“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掀起文旅热潮。
演唱会现场气氛热烈。受访者供图
来自贵州的万女士便是这场潮流中的一员。她利用周末时间乘坐高铁前往北京观看心仪的演唱会,观演之余还带着孩子游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从现场观演的快乐,到漫步城市的惬意,这是一次难忘的周末旅行。”万女士说。
活力四射的演唱会之外,传统文化演出同样如火如荼,在守正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骆驼祥子》日前重登舞台,力求将1957年首演时的舞美光影、服装妆容悉数还原,当大幕徐启,清脆的驼铃声交织着老北京叫卖声,熟悉的人和车厂映入眼帘,经典因“绝对复刻”的匠心而历久弥新;舞剧《朱鹮》时隔11年重返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群鹮飞舞、嬉戏、栖息,如丹青水墨跃动,以意象化舞剧形式尽展中式美学魅力。
《受到召唤·敦煌》彩排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本月刚刚结束国内巡演。主创团队从千年敦煌艺术中汲取滋养,以“艺术+科技”的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当代活力,用更加现代的方式为戏剧拓宽艺术空间。“让敦煌文化年轻起来,是我们的期盼。”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受到召唤·敦煌》编剧、导演田沁鑫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希望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更多人感受到敦煌文明的厚重与魅力。
沉浸式演出凭借其强参与感和互动性,成为暑期文旅市场的另一大热点。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沉浸式演出谢幕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日前,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迎来开城两周年庆典。这座占地228亩的文化空间,包含21场沉浸式演出、108个情景空间。游客穿行其间,既能欣赏专业演出,也会随时融入剧情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在场景转换中感受百态人生。暑期期间,许多来这里的年轻游客身着汉服,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生动再现宋代市井烟火与繁华盛景,带观众沉浸式感受宋词的婉约与豪情,成为亲子游的热门选择。暑假期间,园方更推出“背宋词免票”活动,只要熟练背诵《青玉案》《蝶恋花》《雨霖铃》等八首宋词,即可免费观演。
业内专家指出,从传统剧场到主题景区,从实景演出到数字体验,不断创新的演艺形式不仅拓展了文化消费的边界,更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当代年轻人更看重互动体验、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各地通过“演艺+旅游+消费”的一站式体验,正在重塑文旅消费新场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