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腹地主山脊沿线上的老君山、白云山、老界岭三个 “5A” 级景区它们 “同根、同源、同体”又 属“同一”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同属核心景区,凭借其“同根、同源、同体”的地质与文化关联性,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协同效应,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峰林道观老君山
一、品牌联动: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联动与旅游集群效应
伏牛山老君山、白云山、老界岭三大5A级景区共享“世界级”地质遗产标签,共同擎起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科学大旗,依托“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品牌的联合营销,通过打造“地质奇观+生态养生”品牌,2024年三景区总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占河南5A级景区接待量的25%以上。
雾凇白云山
从地质科学的视角看,老君山、白云山、老界岭虽然同属花岗岩地貌景观,它们还源于同一花岗岩体——老君山花岗岩体,但依托差异化的地质景观和文化特色,形成了各具魅力的旅游体验,共同构成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集群效应,缔造出地质旅游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伏牛山模式”。
伏牛仙境老界岭
二、火爆出圈:伏牛山“三大5A景区”火爆出圈话原由
下面我将从地质的同源性和旅游特色的不同性等视角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三大景区能够火爆出圈的真正原因:
1、地质的同源性:距今1亿年前后巨型花岗岩体的造山杰作
(1)同一条分水岭--岭南岭北两重天
老君山、白云山、老界岭“三大5A级景区”均位于伏牛山主山脊区域的分水岭地带。伏牛山作为我国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山南山北的气候差异显著。该主山脊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1月0℃等温线的近似位置,因此,伏牛山主山脊区域的分水岭属于我国重要地理与气候分界线。分界线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分界线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水系分布上主山脊分水岭的岭南属长江流域,岭北属黄河流域。
老界岭黄河与长江分水岭标志(南北两重天)
(2)同一个花岗岩体-—同样的岩石类型
伏牛山的老君山、白云山、老界岭三大5A级景区其核心主打地貌景观均为花岗岩地貌,这些花岗岩均源于距今约1.4-0.8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同一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上均为二长花岗岩,仅在斑晶的大小上略有不同。
该花岗岩体沿伏牛山主山脊呈线状分布,又因该花岗岩岩体形成于中国版图形成的初期,也就是地质学上所讲的中国南北两大板块碰撞焊接之时,位于南部的扬子板块俯冲到了位于北部的华北板块之下,强大的板块碰撞挤压力,使深部的岩层发生重熔形成混杂有深部地幔物质的混染重熔岩浆,该岩浆在板块间强大的挤压作用下,沿原有的栾川断裂带主动向上涌动、强力扩充空间,岩浆在向上侵入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的岩浆内部矿物结晶与冷凝收缩裂隙的形成等都没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导致造岩矿物出现垂直于主应力方向的定向排列和与主应面呈锐角斜交的剪切节理系统。
老君山岩体一带地质图
2、差异化的地貌表现
尽管伏牛山老君山、白云山、老界岭三大5A级景区的主打景观均属花岗岩,岩性都是比较专业的“二长花岗岩”,由于在斑晶的大小上略有不同,以及该类花岗岩形成时的古地质地理位置的不同,还是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观。
(1)一样中的不一样性
伏牛山的老君山花岗岩岩体与我国其它地方的花岗岩体在成因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老君山花岗岩体在地质科学领域属于古造山带型花岗岩,这正是伏牛山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能够在全国火爆出圈最主要的本底原因。
尽管是同一花岗岩体,因岩浆侵入的时间和深度等细微的差别,造成岩体岩石成分与结构构造的细微差别,因此,老君山花岗岩体还可以分解出3个期次,具有同心环带分布特征:
第1期:含小斑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部岩株);
第2期:中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第3期: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外部主体)。
从地质科学知识的视角看,上述各期次花岗岩以结构演化为主(斑晶粒度增大),成分演化为辅,整体表现为富钾、过铝质钙碱性岩系,这样的同心分带尽管属于科学内容,矿物结构的微细变化自然也就造就出不一样的地貌景观。
老界岭花岗岩岩性照片
白云山花岗岩景观
(2)同一“古造山活动”形成不一样的地貌景观
全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是花岗岩地貌,例如黄山、华山等等,大家看了以老君山为代表的伏牛山花岗岩地貌后,会觉得伏牛山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与全国的其它花岗岩地貌有着显著的区别,话说回来,如果这里的地貌景观与全国的其它花岗岩地貌景观雷同,也就不会有今天伏牛山“三大5A景区”的火爆出圈了。
1)混合成因与源区特征
地质科学研究揭示,伏牛山区“老君山花岗岩岩体”里的钾长石斑晶发育环斑结构,地球化学特征兼具I型(幔源物质参与)和A型(富碱、高Fe/Mg)特点,显示“I-A型过渡特点”,科学研究认为属于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的混合成因,说明来源于地壳深部的地壳与地幔物质出现混合的区域。
老君山南天门花岗岩地貌与道观建筑群
比较科学的解释是,伏牛山区“老君山花岗岩岩体”现有K—Ar同位素年龄在98-113Ma之间,也即形成于距今大约1亿年前后的白垩纪早期,属于形成深度比较大的深成花岗岩岩体,岩体沿栾川断裂侵入于中—新元古界宽坪岩群中。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恐龙灭绝的前夜,这个时期大量的岩浆活动,预示着地球环境动荡时期的到来,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称霸地球的恐龙的噩梦逐渐来临,恐龙逐步开始走向灭绝。
花岗岩形成的古环境定位于后碰撞环境,也就是说是在古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碰撞伏牛山所在的秦岭造山带形成之后,两大板块之间强大的挤压力消失后,被挤压的部分开始出现压力释放,原来被强烈挤压褶皱变形并形成大山的区域因失去了两侧的挤压开始压力回弹裂开,属于碰撞造山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成因。
板块碰撞与岩浆活动示意图1
板块碰撞与岩浆活动示意图2
因此,科学的解释是形成伏牛山老君山花岗岩体的岩浆活动与造山带岩石圈拆沉有关。大陆岩石圈拆沉是一个很专业的话题,通常涉及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的整体或部分下沉,地质科学研究证实伏牛山所在的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在中生代时期出现过重要的拆沉事件。大致意思就是:当原来被挤压褶皱升起的大山当挤压力拆除后,失去挤压力抬举的大山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就会下沉,深部岩石圈的下沉会进入上地幔发生部分重熔形成岩浆,沿地壳松弛形成的断裂上升形成火山或者岩浆侵入,伏牛山老君山花岗岩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沿着栾川断裂带上侵形成的。
栾川断裂是古华北陆块与秦岭造山带之间的边界断裂,属于深大断裂,岩体形成后又遭受了燕山运动晚期构造作用的改造,出现强烈的变形,岩石中也产生了许多组裂缝,所以今天我们到这里游玩你会发现这一代的花岗岩都比较破碎,这些变形与裂缝为今天地貌景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栾川断裂带前的栾川县城
2)壮美山色:三座山均有着雄伟壮丽的山体景观
老君山:山峰险峻,以“滑脱峰林”著称,花岗岩体因山体滑坡形成倾斜状峰林,北坡缓、南坡近直立,呈现重力失衡的奇观(如十里画屏、一线天等)。金顶道观建筑群屹立山巅,与自然山色相得益彰,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云雾缭绕时宛如仙境。
白云山:有连绵起伏的山脉、高耸入云的山峰,主峰玉皇顶(海拔2216米),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红叶满山,冬天银装素裹。以断层崖和原始森林为特色,兼具北雄南秀的景观特征。
白云山西望犄角尖宛如一幅“金蟾观天”的自然画卷
老界岭: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气势磅礴,因花岗岩风化形成锯齿状峰丛,成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其主峰犄角尖海拔 2222.5 米,为群峰之最,远看如向东引颈高歌的雄鸡。
老界岭锯齿岭峰丛地貌
3)秀丽水景:景区内均有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众多秀丽的水景
老君山:有清澈的溪流、瀑布,在山间流淌,为景区增添了灵动之美。
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滑雪场
白云山:湖泊如白云湖、玉皇湖、等,湖水清澈碧绿,周围群山环绕,景色迷人,还有壮观的瀑布群,如九龙瀑布,水流飞泻而下,气势恢宏。
白云山白云湖
九龙大峡谷峡谷落差600多米,分布有大大小小18条瀑布,蜿蜒相连,是白云山一道极为震撼的风景线。
九龙瀑布群
老界岭也有溪流潺潺,瀑布飞挂,如双龙瀑布等,为景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3)差异化定位互补
老君山:以“道教圣山”为核心,突出金顶道观群、云海日出、冰雪游等IP,主打文化祈福与网红打卡;
白云山:依托原始森林和玉皇顶(白云山最高峰),强化避暑、康养功能,夏季游客占比超60%;
白云山森林氧吧
老界岭:以“长江黄河分水岭”、伏牛山主峰犄角尖、锯齿岭等景观为卖点,结合高山湿地、滑雪场,形成四季全时旅游链。
伏牛山主峰犄角尖
三、旅游特色:文化赋能与自然奇观的叠加
1、老君山道教文化与云海奇观的融合
(1)文化底蕴
因老子归隐修炼的传说得名,现存老君庙、道德府等道教建筑群,被誉为“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
天人合一的峰林道观群组合
春醒老君山
(2)景观亮点
金顶日出、云海翻涌、十里画屏的峰林奇观,以及滑道、索道等互动体验项目,形成“远赴人间惊鸿宴”的网红效应。
2、白云山生态多样性与避暑胜地的双重价值
(1)自然秘境
拥有白河源、九龙瀑布、高山牡丹园等景观,森林覆盖率98.5%,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被誉为“自然博物馆”。
白云山玉皇湖
(2)四季体验
春赏杜鹃、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览冰挂,形成全季旅游吸引力。
3、老界岭地理分界与康养旅游的典范
(1)地理标志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长江-黄河分水岭,具有“一脚踏南北,一日览华夏”的独特体验。
(2)康养资源
康养圣地
海拔1300米的避暑山庄、1830米云顶咖啡屋、原始森林氧吧,打造高端养生度假场景。
1830米云顶咖啡屋
四、火爆逻辑:资源整合与差异化定位
1、集群效应
三大景区通过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联动,形成“一山多景”的互补格局(如地质研学、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吸引不同客群。
白云山玉皇顶
2、品牌联动效应显著
三景区同属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共享“世界级”地质遗产标签(如花岗岩峰丛、喀斯特地貌),通过联合营销(如“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地质奇观+生态养生”品牌,2024年三景区总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占河南5A级景区接待量的25%以上。
“城市+峰林+道观群”三位一体景观
3、基础设施升级
各景区均配备索道、木屋酒店、网红步道等设施,降低游览门槛并提升体验舒适度(如老君山扶梯、老界岭夜游灯光秀)。
老君山扶梯
4、文化IP与营销创新
老君山凭借道教IP和短视频营销成为“顶流”;
白云山以玉皇顶日出和森林音乐会强化生态标签;
老界岭通过分水岭地理科普塑造差异化。
总结
三大景区虽同源一脉,但通过地质景观的差异化展现和文化主题的精准定位,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旅游生态。
这种“地质基底+文化赋能+设施升级”的模式,为山岳型景区的开发提供了“伏牛山模式”。
——完——
作者:
章秉辰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原河南省地质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河南沁阳市人。
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编出版《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郑州黄河科学导游指南》、《王屋山科学导游指南》、《云台山科学导游指南》、《带你科学游玩河南地质公园》,参与出版《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中国王屋山及临区元古宙地质研究》等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