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
内蒙古首个
以中国酿酒文化为主题
兼具历史性、知识性
文旅与研学于一体的博物馆
在东胜建成
今天和融融一起去逛逛~
在鄂尔多斯酒业园金樽广场,“藏”于广场地下的鄂尔多斯酒文化博物馆,正以7000余平方米的空间,悄悄酝酿着一场关于酒与文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记者刚踏入金樽广场,视线便被中央的巨型酒樽雕塑牵住。阳光掠过雕塑的青铜纹路,光影流转间,“金樽盛酒”的意象格外鲜明;四周六座复刻的古代青铜酒具雕塑静静伫立,爵、觚(gū)、斝(jiǎ)的造型里,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碰杯声。
这些地上的“序曲”,早已为地下的“正章”埋下伏笔——这里不只是一座展馆,更是一处串联起历史与当下的文化驿站。
拾级而下,4000多平方米的展陈区渐次展开,现代科技与传统酒韵的碰撞扑面而来。没有刻板的“博物馆面孔”,这里的每一处设计都在邀请访客“沉浸式入戏”。
第一展区“酒韵绵长映华夏”像一部立体的酒史纪录片。从新石器时代陶甗(yǎn)中残留的酒渍样本,到复原的唐宋酒肆里飘动的“酒旗”,再到明清酒器上錾刻的市井故事,实物、场景与光影技术交织,把华夏酒文化的起源、酿酒技艺的迭代、酒器的演变讲得活灵活现。
转至“酒曲流觞淌草原”,视角聚焦草原深处。蒙古族皮囊酒壶的皮质肌理仍带着岁月的温度,配合投影中牧民围坐酿酒的场景,鄂尔多斯酒文化的独特基因清晰可见:它既有马背民族的豪迈,又藏着与中原酒俗交融的细腻。
讲解员指着一件当地征集的清代酒具说:“这些展品都带着草原的记忆,是鄂尔多斯酒文化最鲜活的‘身份证’。”
“醉美鄂尔多斯谱新篇”展区里,藏着酒文化的“当代生长记”。传统蒸馏技艺的现代改良模型、适配年轻审美的酒器设计、酒文化融入城市文旅的规划图……展陈用低调的方式诉说着,这片土地的酒文化,从未停留在过去,正以新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
最令人期待的,是“酒韵礼敬未来”的互动体验区。时光长廊里,灯光随脚步变幻,投射出从商周宴饮到未来酒文化社区的场景变迁;5D飞行影院里,戴上眼镜便能“穿越”到想象中的未来酒旅小镇。更贴心的是“文明饮酒”互动角,通过情景问答和小游戏,让“以酒为礼、适量为尊”的理念自然浸润人心。
鄂尔多斯酒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董小军介绍,馆内陈列有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以来的各类陶器、青铜器、瓷器、金银器等与酒和酒文化有关的展陈藏品500余件,串联起酒与历史、酒与文学、酒与文化、酒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了解璀璨多彩的中华文化和北疆文化的又一窗口。
作为一家有着70余年建厂历史,与城市同名的民族品牌,鄂尔多斯酒业历时10余年筹备建设,打造了内蒙古首个以中国酿酒文化为主题,兼具历史性、知识性,文旅与研学于一体的酒文化博物馆。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研学区,更准备了酿酒技艺体验、酒器考古模拟等活动,让传统工艺的传承,在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中生根。此外,访客可先在此读懂酒的“前世”,再走进周边的现代化酿酒车间看酒的“今生”,最后在品鉴区感受酒的“当下”,形成从文化认知到产业探秘的完整文旅链条,成为鄂尔多斯文旅产业矩阵的又一亮点。
鄂尔多斯酒文化博物馆
↓↓↓
鄂尔多斯酒业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
预约参观电话
0477-5822999
15049469998
13347062222
约起来
金樽之下
共赴一场
酒香四溢的文化盛宴吧
(记者:曹慧 张甫丞 实习生:杨昌恒)
编辑:鲁敏 审核:韩改琴 朱少立 孙云霞
校对:鲁敏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投稿邮箱:dsb0477@163.com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