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过巷陌
游客穿梭其间
热门打卡地与老字号店铺
相映成趣
彭城七里7个文脉片区中的“户部繁华”片区,面积25.12公顷。北至建国东路,东至解放路,南至石磊巷劳动巷,西至中山南路。区域内有崔家大院、戏马台、状元府等。如今的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户部山街区),古韵与今风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户部繁华”片区正在城市焕新中绽放生机。
悠长的文脉与时尚的气息交融汇聚,
丰富的业态更添文旅意趣,
让这片古老的街区焕发着独特魅力。
文脉生辉:古建焕新续风华
步入户部山街区,几处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戏马台附近,户南巷状元府片区更新工程正加紧推进。这片地块位于户部山南部,东接劳动巷,北邻项王路,西侧与彭城路相望。
“项目涵盖状元府、老盐店两大区域。目前,老盐店片区的文物本体修缮已全部完工,状元府片区的文物本体修缮也接近尾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状元府的户主是李蟠,他是清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老盐店则承载着徐州悠久的盐政历史,原为清末民国时期徐州地区盐务经营的相关场所。
据了解,该工程分多期推进,一期工程日前已完成,涉及18幢文物本体修缮,施工内容包括台基、地面、墙体、木结构、屋面层、小木作、油漆,以及电气、消防水电等工程。施工期间,团队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力求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貌。
“上周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始拆除施工,并完成了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户南巷状元府片区更新项目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关教堂、幼儿园区域的环境整治施工也在同步进行。
“我觉得修缮状元府特别有意义。很多人一提徐州,想到的多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实徐州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也出过状元。”家住户部山附近、年过古稀的王大爷感慨道。他每天散步都会特意路过状元府片区,只为看看这片承载徐州状元文化的区域。
古今交融:街区活力引客来
作为彭城七里文脉中熠熠生辉的重要节点,户部山街区的旅游热度一直很高。
漫步其中,古色古香的崔家大院里游客摩肩接踵,别致的飞檐翘角与精巧的斗拱结构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拍照。戏马台前,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项羽练兵的故事,游客们则在遗迹间探寻历史的足迹,各得其乐。
这片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在精心修复下,重新焕发出昔日的神采。
“趁着孩子放暑假,我们一家特意从南通过来游玩。”游客陈先生举着手机,对准斑驳的砖墙与木窗棂细细拍摄,“你看这些老建筑修得多精巧,既留住了老底子的韵味,又满是过日子的烟火气,这趟真是来值了。”
陈先生的赞叹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而对于生活在这片街区周边的居民来说,街区的变化更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前些年,晚上出来散步,街巷里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气。”家住附近的王女士是这片街区变迁的见证者。“现在大不一样了,夜市里灯火通明,游客玩得尽兴,我们老街坊逛着也舒心,整个城市都透着股热闹劲儿。”
街区的繁荣让周边店铺受益匪浅。无论是经营文创产品的小店、本地特色美食餐馆,还是各种特色小店,生意都日渐红火。“随着彭城七里知名度越来越高,来这里的游客明显增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户部山街区中,一家米线店的老板说。
商铺的红火与街区的活力,实则源于文化保护与商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户部山街区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巧妙结合,让商业发展成为古建传承的活水,让明清砖木成为城市更新的基石。
在文化与商业的双轮驱动下,各类特色活动的举办更是为这份活力持续加码。户部山年俗文化节、彭城花朝节、灯火南山、国潮汉风夜彭城……每年数百场专题活动及演艺,带给游客怀旧、时尚、休闲的复合型体验,让户部山街区成为展示徐州历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统计,2024年,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游客量突破810万人次,营收达1.22亿元。
随着户南巷状元府片区更新工程的推进,“户部繁华”片区正续写着时代新篇。老盐店的盐政记忆、状元府的文韵风华,在“修旧如旧”中静静流淌。“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的美誉,在古今交融中愈发醇厚。
楚韵汉风:传统与当下共生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从承载霸王雄风的戏马台,到见证漕粮流转的户部分司署,再到明清古民居群的一砖一瓦,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每一处遗存都是时光镌刻的密码。它将楚汉文化的雄浑、运河文化的包容、民俗文化的鲜活等多重基因熔铸于一体。
对崔家大院“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缮,正是尊重历史文化的体现,不盲目改造,不刻意翻新,让历史建筑在最小干预中恢复原貌,守住城市文化的“DNA”。
文化地标的生命力,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不止步于“封存历史”,以“保护、展示、创意、乐享”为理念,让古老街区融入当代生活。徐州通过统筹规划空间布局、业态分布,促进文化、旅游与商业的融合,使得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既保留了明清建筑的古韵,又成为市民休闲、游客体验的沉浸式空间。这种“不挖空心思出奇,只放大自身特色”的思路,避免了文化地标建设中常见的“千城一面”,让户部山街区的楚韵汉风、民俗风情在现代语境下自然流淌。
从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实践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真正站得住脚的文化地标,从不是孤零零的 “网红打卡地”,而是深扎地域文化土壤的“生命体”。它既扛得起历史记忆,做连接古今的纽带;更接得住时代脉搏,成为游客读懂城市的窗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