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多个地区气温突破40℃大关,创下历史同期新纪录。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各地纷纷开启防暑降温模式,而高温天气催热的“清凉经济”更是呈现诸多亮点:制冷家电迎来销售旺季、避暑旅游持续火热、消暑降温类食品销量飙升……一系列创新产品及服务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高温之下,亲水纳凉、室内冰雪等场所成为市民避暑首选。图为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奇幻谷景区戏水纳凉。(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消暑各有奇招
天气炎热,各类降温新科技、新举措频频“出圈”。
山东济南、青岛等地用上了“集中供冷”。据介绍,集中制冷是在特定区域内设置集中供冷站,通过制出冷水或冷气将室内的热量转移,从而达到制冷效果,目前这种模式主要服务于医院、学校等高密度公共建筑。
一些城市从建筑环境系统设计层面寻求应对高温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构建水、绿地与建筑一体化的生态格局,实现了区域整体温度降低,而空调排到地下储存的热量冬天还可以取出来用于采暖;在素有“火炉城市”之称的重庆,当地一些建筑采用了遮阳、通风、散热的高科技,既提高了室内环境舒适度,也减少了建筑能源消耗。此外,还有部分新型住宅楼宇配备智能控温系统,大数据实时监测用能负荷,实现精准分流。
高温炙烤下,多地喷雾设施也派上了用场。湖南衡阳白云路街边的路灯化身巨型“喷雾器”,为来往行人、车辆喷洒“凉凉喷雾”;在湖北襄阳,南漳野生动物园巧妙地利用园区内丰富的森林和水系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片绿树成荫、水雾弥漫的清凉秘境,游客穿行其间,不仅能沉浸式体验梦幻的森林之旅,还能感受“天然空调”带来的沁人凉意;湖北省武汉汉口火车站出租车上客区域,在遮阳棚上面安装了很多喷雾的装置,通过不间断喷洒水雾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装置和户外的地表温度相比有10多摄氏度的温差,降温效果非常明显。
针对连续高温天气,各地还在增设纳凉点方面下功夫。在浙江宁波,宁波地铁在66个站点设立纳凉点,其中12个特色纳凉点将清凉与文化娱乐结合起来打造主题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河南郑州800余家工会驿站和58处人防纳凉点已全部开放,驿站里配备了桌椅、饮水机、冰柜、充电设备等设施;人防纳凉点除了配备桌椅、阅读书架、医药箱之外,还上线了劳动者“云书房”,市民只需手机扫码即可免费畅听海量书籍。浙江杭州6处防空洞纳凉点也焕新升级开放,市民们不仅可以避暑纳凉,还能看电影、写作业、运动健身、借阅图书、参观展览,甚至参与国防教育主题的沉浸式体验。
带火夏日消费
高温天气,消暑降温类商品销量“火”速飙升,激发了夏日消费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位于辽宁省兴城市河东路的泳装商贸城,集聚了上百家泳装批发销售门店。“今年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尤其是家庭亲子装,不少计划去海边度假的家庭提前下单预订。”在兴城泳装时尚产业园运营基地,带货主播申妍介绍,兴城拥有泳装网店约4万家,进入暑期线上销售更加火爆。
在“世界超市”义乌,水上运动装备销售火热。据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市繁星塑料玩具厂负责人楼冬芳介绍,最近卖得比较好的是一款带有遮阳功能的充气浮床,月均出货1万个左右。义乌国际商贸城数据显示,今年游泳圈搜索量比往年增长80%,订单量增长40%;泳衣泳镜、浮床等搜索量比往年增长50%,订单量增长35%以上。
“清凉穿戴”更是风靡街头。在天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持遮阳伞、脖挂小风扇、身着防晒服全副“捂”装的市民。在淘宝等网络平台,消暑贴、驱蚊喷雾、挂脖风扇、凉感冰袖等“夏日神器”因小巧便携、实用实惠的特点频登热搜榜,部分单品月销量逾万件。
制冷家电购买需求加速释放。京东“6·18”数据显示,AI节能空调、新风空调等空调趋势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倍,中央空调多联机销售额增速超220%,便携式风扇、除湿机的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制冰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00%。线下清凉电器销售同样火爆,在济南历下区苏宁易购店内,工作人员表示,“持续高温加上‘国补’加持,近一个月来空调、风扇、冰箱等家电销量较前期有大幅增长。尤其是最近一周济南连续高温预警,空调销售额同比增长50%,风扇销售额同比增长30%,冰箱销量也不错。”
高温天气下消费者对解暑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淘宝闪购上冰品持续走俏。最新数据显示,冰杯、冰淇淋订单持续增长,冰饮料订单迎来一波新高峰,增幅超过60%。冰镇的精酿啤酒、葡萄酒等特色商品大受欢迎。传统夏季甜品如烧仙草、豆酪也被视作解暑优选;既能解渴、又能补充电解质的盐汽水跻身解暑热门单品,7月以来订单增长近3倍。
户外行走,冰袖、降温冰贴、降温湿巾不能少;上班期间,冰坐垫、挂脖风扇等物理降温设备也要配置齐全;夜间休息时抱上“凉感抱枕”,守护夏夜安睡。一些讲求品质的消费者连手机都配上了降温风扇。大暑前后,一系列“降温神器”热销,如降温湿巾增长4倍以上,降温冰贴增长160%。
在防晒领域,涂层技术不断突破的防晒伞、防晒服已从单纯“遮阳”升级为“主动降温”,部分高端防晒服甚至能反射90%以上红外线,体感温度直降10℃。
催热文旅市场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各类避暑旅游产品受到游客欢迎,助力“清凉经济”持续升温。
盛夏时节,在新疆阜康的天山天池景区游人如织。这里的平均气温在16℃左右,满目苍翠的原始森林、澄澈如镜的高山湖泊和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吸引八方游客前来避暑游玩。据统计,7月1日至7月16日,天山天池景区接待游客323430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8%。
重庆开州区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而位于海拔1100米以上的开州区满月镇、南门镇,由于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平均气温在24℃左右。当地趁机推出“消暑露营节”系列活动,游客不仅能在这里看云海日出、在溶洞探险,还能体验露营。据当地文旅委统计,这几天重庆开州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避暑景区,日均接待人数超过1.2万人次。
今年夏天,黑龙江集贤县在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打造了森林峡谷漂流,让游客尽情体验在森林里玩水的刺激。当地另一处安邦河湿地公园也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截至目前,当地已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带动了当地酒店住宿、餐饮服务等行业收入,极大拉动了当地旅游经济。
高温之下,亲水纳凉、室内冰雪等场所成为市民避暑首选。在安徽池州市石台县牯牛降景区,景区内的龙门潭、四叠瀑布等“亲水”景点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亲子游、年轻群体占比超七成。在河南信阳南湾海岛水上乐园,水上排球正清凉开赛,同时景区还推出泼水抢凳、水中造浪活动,电音蹦迪、杂技等互动式表演,丰富游客体验。此外,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冰雪小镇滑雪场里的清凉,吸引了众多游客身着滑雪服、脚踩滑雪板,在雪道上尽情驰骋。
各地纷纷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场景,为夏日经济注入新活力。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今年新打造8个夜市消费聚集区,引入灯光秀和各类演艺,在夜市上除了品尝特色美食、欣赏古风建筑,还可以通过历史情景剧和非遗展演感受当地独有的人文风情。为进一步促进文旅市场消费,西安市曲江新区商业场所纷纷利用广场、天台等空间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市集活动;曲江创意谷还聚焦“清凉消费”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样清凉选择;西影艺术市集上,创意手作、小吃饮品、DIY潮玩等商品琳琅满目。
博物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更成为了广大市民游客消暑纳凉、文化休闲的“人文驿站”。暑期以来,各地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举办各类特色展览、专题讲座、教育活动等,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比如,长沙市博物馆开展“穿越小达人·原始人的一天”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小朋友们化身“穿越小达人”完成任务打卡和趣味问答,了解古代先民的房屋建筑、食物、生活工具和生活方式,探寻原始社会的奥秘。(记者 陈文丽)
来源:中国商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