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邀请,让我有机会细琢达州城市的街巷,十几年前因为好友的工作履新到过一次达州,只是夜行晨离没有机会目睹达州的真容,这次算是补了一个遗憾。

在过去的记忆中,达州山丘相间,渠水悠悠,经济大市,气都之城构成了达、南副中心组团,红色基因和山川温柔包裹着的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

深夜二十二点半,列车缓缓停靠达州站。满满的一车人挤满了出站囗,一出站一下子就通过站前广场分流在夜色中,我回头望了“达州站”在夜色中整齐地站楼之上,目送着“大包小包”的消失。这个广场跟很多广场不一样,看不见宏大景观,也没有奇光异彩,唯有警灯在夜色中沉静闪烁,如暗夜中的灯塔给人护航。因不知如何换乘便向警官询问,在他的指引下我排在了候车的队伍里,这里乘出租车的人很多,超出很多车站的比例,但搭乘点还是蜿蜒长龙且秩序井然,没想到六元钱就将我送至下榻处,原来这里出租车收费很亲民呢。 是不是 “中国气都”用气会便宜一些?

放下行李箱出门在街角烧烤摊逛逛街,街上灯光不算明亮,但烟火缭绕着硫磺味的微涩气息时有时无的在街巷浸漫。暖暖的感觉也是这座城最真实的温度。

次日工作完后听朋友介绍公交游城很方便,便随便上了一辆公交去市中心看看,没想到公交更是亲民,2元票价和六十岁免票更是让达州市民幸福感满满,车窗外随着车行而呈现出流动的画卷,原来洲河如墨带分隔通川与达川两区,山城相拥碧水环绕为城市铺展出一幅天然的水墨长卷。时不时六十岁长者刷卡时清脆的“免费”提示音,是这座城市对光阴的温柔注解。让人不得不对达州说几句感受。

一、达州是一座自然生长的城市。
达州初看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眼的地方,既没有宽敞 毕直的大街道也没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更没有百花争艳的的城市盆景。她有的就是顺其自然临水绕山展开的自然生长。整个城市骨架,是一部与山川博弈的营城史诗。大巴山以南的褶皱地形,迫使城市沿江呈带状延展,形成“山城相依,夹水生成”的独特肌理。

一代一代的达州人他们没有选择高大上,而是在有限的可建设用地中选择“因地制宜”,按照历史脉络作为空间演进的隐形坐标。从东汉置县以来的1900余年建城史都贯穿着老城区的密路网与小街区,街道虽小但并不堵车,邻座的一位长者很是自豪的说:“达州虽然不是平坝城市,但交通方便,现在街道比过去好多了,60岁刷身份证就可乘车,我们经常到滨河路上玩,那里人多的很……”原来交通好不好不只是街道宽不宽,而是路网规划很重要,而今天的北川新县城选择了同样“窄路密网”的路径;而新城则舒展于河谷平坝,以达州高新区作为先导沿交通廊道轴向生长,又有像雄安新区学习的影子。

虽然达州城是自然生成,但背后的规划的力量却清晰可见,正县级的“空间规划编研中心”可见对规划的重视,所有建设必须进编研中心审查,我们相信随着“城建攻坚”、“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的推进,成达万高铁与西渝动脉穿山越岭,金垭机场银翼划破天际,427公里高速公路网络必将重塑达州在全国时空格局。 由“偏川东"到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从两头都远到“东出北上”衔接成渝双城经济圈。达州一定会怀揣达州的远见,让拥挤的老城在烟火味中喘息,更让舒展的新区承载起产业跃迁的梦想。

二、旧城的褶皱味道
下了公交漫步老城区,您会发现这里是活生生的旧,直真正的挤,仿佛岁月在砖石间低语。就像火车站周边达州中国铁建广场楼建筑群现代感十足,而对面的老旧小区旧的发暗,但您不会觉得突兀,呈现新旧交替的拼贴,让上世纪砖混建筑与现代商务楼并肩而立,相邻而居却无大规模拆建的喧嚣。

这种“老而不朽,旧而不破”是达州旧城的特质,可能达州人对城市记忆的敬畏和热爱。柴市街的柴禾交易印记、徐公祠巷的六位历史人物铜像、二马路砂锅米线的香气,就是达州活态的地方志。

在达州城穿行中,发现这个城市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达州建筑中普遍灰色基调中的暖色跃动。老建筑外墙多呈朴素的灰白,但抬眼望去,鲜红店招如星火点缀弄巷,“三圣宫美食街”的麻辣烫霓虹、“恒心家居”、“罗浮星光里”的灯笼阵列,在灰瓦素墙间泼洒出生命的炽热。

达州人让这种色彩哲学也延伸到公共空间,列宁街的红军标语依然鲜亮,万源保卫战陈列馆的红旗高悬,红色记忆与市井烟火在此交融成达州的精神底色。在灰调建筑群中悄然绽放出红色的烟火人间。

三、紧凑中的秩序美学
“楼挤挤”是达州的空间常态,达州消防救援人员经常压力山大,害怕出现闪失。但达州的管理者在此展示了高密度环境的治理智慧。建筑间距虽密,屋顶却罕见有违建;街道宽度有限,但不宽街巷如毛细血管疏通城市街坊。

达州还有就是达州的无障碍坡道与天桥系统编织成连续步行网络,它们都不宽,也不算现代,既有立交桥的扶梯,也有长长的沿街坡道,让老妪推车、学童奔跑皆从容无碍。这种“挤而不乱”的秩序,源于对人性尺度的精准把握。

达州的挤是源于达州的用地条件,空间的集约理念更延伸到国土规划全域。当最新批复的43个乡镇级片区规划落地,98.7%的乡村地区被纳入科学管控,4216平方公里耕地红线筑牢粮仓根基,1203平方公里生态屏障守护大巴山青绿,9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引导集聚发展。

四、山水城人的共鸣
一天的游览感受到达州的热情,也感受到达州人的幸福感满满,出租车的高载客率相冲了价格的便宜,早晚公交的老人在免费中晨出 暮归,他们爱家乡更懂宜居之道,所有街巷都很有人气,城市房价便宜,而且差距不是特别大,山体绿树保护都很好,乱搭乱建不算多,很多旧改都表现出以针灸式更新修复城市肌理,体现出市民们对自然禀赋的谦卑顺应。我们相信“一刻钟公园圈”在不远将渐成现实,让“巴山夜雨”的诗意穿越千年。

暮色将临,我在朋友带领下登上了凤凰山巅俯瞰全城。渠江两岸灯火渐次点亮,层次感叠错相拥的灰调建筑群浸染暖光,宛如一幅动态的达州《清明上河图》。朋友介绍那远处工地塔吊即将诞生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是达州与阿里云共建的计算中心,传统气都正转型为川东北算力枢纽。 相信 这座巴人故里将在山水约束与人文温度中,继续书写自己的生长诗篇。再见,达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