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俊楚、刘娟)如何丰富文旅康养业态,夯实国内知名生态文旅康养目的地建设基础?这是保康县打造“一区三地”、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战略部署面临的核心课题。
7月24日,保康县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将“丰富文旅康养业态”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组织政协常委、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协商,共谋破解之道。
为精准把脉,自5月起,该县政协组建4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深入部门、乡镇、景区、企业一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历时近三个月开展全景式调研,广泛吸纳各方智慧,最终形成4份调研报告,提出50余条涵盖资源整合、业态创新、服务提升、品牌塑造等维度的具体建议。
协商会上,委员们直面问题,建言献策,一条条“金点子”在交流碰撞中逐渐清晰——
“景城融合是打破‘城景割裂’的关键,要让县城成为‘4A 级景区’,实现‘以城带景、以景兴城’。”县政协第一调研组成员何源远建议,强化规划引领,将高速出口、高铁站等关键节点打造成“康养福地・楚源保康”主题地标,串联县城与五道峡、蜡梅谷等近城景点,构建“县城半日游”产品体系,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文化是文旅康养的灵魂。第二调研组聚焦地域文化赋能,提出“以早期楚文化为引领,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保康作为楚文化发源地之一,《黑暗传》《沮水呜音》等非遗资源亟待转化。”县政协常委王博建议,规划建设“楚文化展示一条街”,开发楚王宴饮VR体验、非遗工坊互动等项目,推动文化从“史料里”走进“游客中”,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核心景区是业态承载的主阵地。第三调研组针对景区同质化、体验感不足等痛点,提出“加速迭代升级,构建业态高地”。“支持九路寨创5A、香炉山创3A,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品叶、冬滑雪’全季产品。”县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王清杰建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开发中医药理疗、温泉养生等特色康养项目,从根本上破解“门票经济”依赖。
“服务质量是检验旅游竞争力的‘试金石’。”第四调研组围绕旅游环境优化,直指交通接驳不畅、停车难、智慧服务滞后等短板,建议加密高铁站至核心景区旅游专线班次,加快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配套出台“引客入保”奖励政策,着力营造“游得顺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的旅游环境。
协商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 该县文旅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表示将充分吸纳委员意见建议,在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业态培育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推动落实。
经过充分协商讨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丰富文旅康养业态,夯实国内知名生态文旅康养目的地建设基础的建议案》,明确“推进景城融合拓空间、活化地域文化塑内核、加速景区提质筑高地、提升服务能级强支撑”四大行动方向。
“此次专题协商问题导向鲜明、剖析深刻到位、对策务实可行。”县委书记李云对协商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级各部门将建议案作为“任务书”,清单化推进落实,“聚力破解‘丰富业态’这一核心难题”。
“丰富业态是建设目的地的核心支撑,需要系统谋划、协同发力。”保康县政协主席王杰表示,县政协将建立成果转化跟踪机制,通过专项视察、民主监督等方式,持续推动协商建议落地见效,助力保康将“生态颜值”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