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斯坦布尔,早餐绝对不应该是一个像平时一样可以被敷衍甚至省略的环节:在纽约,你大可以在附近的面包店外带一个麦芬和一杯冰美式,一边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一边结束早餐,不如说这其实是体验纽约的一种方式;然而在曾经被称为世界首都的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传统早餐可以摆满一整个桌子,对于一个需要消耗大量卡路里的旅行者来说,有什么理由不在暴走前饱餐一顿呢?
伊斯坦布尔的传统早餐是不可错过的独特体验
狭窄的土耳其海峡将伊斯坦布尔分为欧洲区和亚洲区两部分,欧洲区位于欧洲大陆的最东端。相比亚洲区起伏的地势,这里更加平坦,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沿着海岸线延伸,几乎令人忘记这是一个伊斯兰教为主导的,曾几何时有着更加鲜明的亚洲特质的国家。然而,土耳其早餐中弥漫着中亚香气的香料、蜂蜜和沙拉,还是会时不时提醒旅行者它的灵魂所属。
在别名色雷斯的欧洲区漫步,有着半圆形青色屋顶和尖尖的宣礼塔的巨大清真寺总会从目之所及的各个角度闯入视野。它们大多有着低调肃穆的堡垒般的外观,繁冗的大理石雕刻在光影之下显现玄妙的魔法。举世闻名的莫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过它的巨大光晕多少令其他同样历史悠久,并且仍然深度参与着这座城市日常的清真寺黯然失色:如果你想摆脱没完没了的游客,不如从开满鱼肉卷餐厅和渔业工具店铺的Tersane路拐进背后的小巷,参观充满哥特风格的古朴木雕内饰的阿拉伯清真寺(Arap Camii)。
阿拉伯清真寺(Arap Camii)古朴的木质内饰不同于伊斯坦布尔大多数清真寺
这座伊斯坦布尔仅存的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建于1325年,最初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坐落于一个幽静庭院中,前来祷告的信徒在院内净身,结束祷告的人则坐在长凳上发呆、刷手机、聊天。距离阿拉伯清真寺不远的耶拉尔蒂清真寺(Yeraltı Camii)则是这座城市少有的地下清真寺,幽暗柔和的光线赋予这座建筑另类的神秘与圣洁气息。
走出耶拉尔蒂清真寺,布满商店的胡同立刻用鼎沸的人声包围旅行者,提醒他们正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之一。靠海而生,沿海而兴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氤氲着海藻味道和烤鱼的美拉德香气的城市,而Tersane路附近或许是欧洲区最容易以平易近人的价格饱餐一顿的街区。令人惊讶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鱼类还不常出现在土耳其人的食谱中;土耳其的渔民也大多来自希腊移民。渔业在近代的发展让这片海滨棚户区成为了属于渔民的地盘,散发着烧烤和辣椒香气的烤鱼卷饼是几乎每个餐厅都会售卖的日常料理,配上一杯土耳其红茶,在海风和阳光中放空,烦恼似乎真的会烟消云散。
无论是诸如奥尔罕·帕慕克等等土耳其文豪,抑或是外来者,对于伊斯坦布尔居民似乎总少不了类似“佛系”的描述。伊斯坦布尔人,习惯了变化与无常,曾经在全面西化的现代道路与那股“呼愁”的优柔寡断之间徘徊,对于周围任何事情似乎都处变不惊了。走出Tersane路一片即是加拉塔大桥,充斥着旅行者与本地车辆、路人的“打卡地”:这座双层大桥,上层是观赏博斯普鲁斯海峡、加拉塔石塔及欧洲区天际线的最佳视角之一,下层则聚集了众多以售卖视野和户外座位为主的海鲜餐厅。这里也是观察土耳其人的最佳地点之一:夕阳之下,年轻的、年长的伊斯坦布尔男人和观光客一起挤在栏杆前,他们把鱼竿搭在大桥的栏杆上,对游人好奇的镜头似乎视而不见,眼睛里是无尽的深邃和虚空,没有丝毫的烦躁;桥的尽头,艾米诺努广场上人头攒动,新清真寺(Yeni Camii)巨大的轮廓之下,抱着孩子的女人在公交车站等车,目光是似乎望不到头的遥远又有着穿透力,仿佛已经看遍了世间所有的美丽与哀愁。
如果你稍微了解土耳其和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就很难对伊斯坦布尔人这股虚无的内在做出阳春白雪的评判。在距离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远的Alemdar路的拐角处,一个毫不惹眼的,仿佛未结束的考古现场般的凌乱遗迹沉默地隐身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米利安(The Stone of Million),由罗马皇帝塞维鲁一世在公园三世纪在拜占庭城内修建。拜占庭扩建为君士坦丁堡后,米利安成为罗马帝国的道路原点。很难相信,一个来自公元三世纪的文物,就这样出现在路旁,无人问津:这座城市历经十几个世纪的建造与复杂激烈的政权更迭,一个伊斯坦布尔人又有什么理由因为身边某个游客而大惊小怪呢?
对于一个亚洲人来说,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总是弥漫着不真实的光晕:欧陆风情的街道、店铺与文化,像一幕华丽的布景,似乎令亚洲人无意识地成为一个游客与外来者的身份。因此,当邮轮摇摇晃晃地在安纳托利亚——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区靠岸,灵魂终于得以彻底舒展。离开卡德柯伊(Kadıköy)码头,层层叠叠的三、四层建筑如俄罗斯方块般堆叠,整洁不足、热闹有余的小店从底层向上蔓延,叫卖声不绝于耳。
卡德柯伊鱼市场琳琅满目的摊位很容易勾起认真生活的欲望
安纳托利亚的伊斯坦布尔,是这座城市更加真实,更加有烟火气息的一面,散发着海风般清新和平易近人的雅痞气息,时刻提醒你,即使囊中羞涩,也可以吃一顿像样的饭。从港口向闹市区漫步,一刻钟的时间就可以走到卡德柯伊鱼市场。别误会,这不是那种散发着腥臭味,满地内脏和脏水的市场;恰恰相反,各种各样的本地特色食品商铺、摆放精美的陈列和实惠惬意的海鲜小馆令卡德柯伊鱼市场成为体验伊斯坦布尔市井文化和美食,以及购物的最佳去处之一。市场中藏着几家或许是伊斯坦布尔最棒的食肆,包括主厨Musa Dağdeviren开设的Çiya Sofrası——Musa像一位民族志学者般收集了土耳其不同地区的传统家庭料理并在自己的餐厅中呈现。
在安纳托利亚,时髦并不是以欧洲区般各种设计店铺、装潢复古的鸡尾酒吧和咖啡馆而体现的;在这里,星星点点的书店、唱片店、俱乐部、小众博物馆等城市地标点亮了这里的文化氛围。在一个叫做Akmar Kadıköy Kitabevi的二手图书城地下,黑胶唱片爱好者在Zihni Muzik等几家唱片店穿梭;坐公交车沿着海岸线离开喧闹的卡德柯伊前往于斯屈达尔区(Üsküdar),被花园围绕的贝勒贝伊宫(Beylerbeyi Sarayı)博物馆让人佩服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享乐眼光,这座曾作为夏宫和官方国宾馆的建筑有着鲜明的新巴洛克风格,内部融合了土耳其传统的图案和纹样的内饰则赋予这里更加私密和松弛的氛围。
多尔马巴赫切宫(Dolmabahçe Palace)的诞生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最辉煌的时代
于斯屈达尔的美是毫不费力的。远离欧洲区和亚洲区的卡德柯伊,这里兼具都市的便利和市郊的静谧、惬意:植物在这里不需要和人造物抢占土地,而是平分秋色,花园般的街区和尺度宜人的道路让这里更像一个独立于伊斯坦布尔的小镇。历史上,这里是君士坦丁堡最古老的住宅郊区,建筑风格简洁而克制的住宅楼和适度的商业化程度的赋予了这里安静而私密的气质。在库兹贡丘克(Kuzguncuk)社区的İcadiye街,Nail Kitabevi & Café书店隐藏在一栋19世纪的大理石小楼里;这条街上还有众多唱片店、杂货店和社区餐馆,秩序井然。离开主街拾阶而上,独门独院的小别墅在茂密的树木后隐身,只有傍晚窗后透出的暖光透露着屋里的平凡日常。
位于19世纪大理石建筑内的Nail Kitabevi & Café是这条街上不可错过的景色
在安纳托利亚的日子,更像是一种旅居。这里没有各种必打卡,不去会觉得遗憾的景点。漫无目的的海边citywalk和随时随地坐下享受一杯土耳其咖啡或者红茶才是安纳托利亚的正确打开方式。沿着于斯屈达尔的海岸线散步,孤独地立于海中央的少女塔会娓娓道来一个荒诞的传说,一位美丽的公主曾经被过度爱护她的父亲囚禁在这儿,然而公主最后却因为一条藏在水果篮子里的蛇而意外死亡;卡德柯伊的街边,没有了“宰客税”的土耳其咖啡更香了,店主还会送你一颗手工制作的软糖,即使小小的一杯咖啡占用一个座位一小时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旁边的老头明明已经拿着报纸坐了一下午。在欧洲区,时间似乎总是以非线性的形式在各种遗迹之间跳跃;而在亚洲区,时间静止了,而你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和它相处。
编辑:子秋
图/文:张林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