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夜色中的丽江古城。图片来源:新华社
日前,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政府发布《丽江市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管理办法》,明确自2025年8月1日起,丽江古城维护费每人单次缴费50元,有效期365天,有效期内不限次数进入。这一消息再次将丽江古城维护费推至舆论风口浪尖。
丽江古城维护费自2001年开征,历经多次调整,从最初每人每天20元、每人次最高40元,到2007年提高至每人次80元,每一次变动都引发民意强烈反响。民意沸腾之下,当地在实际落实中采取了折中办法,主要面向团队游客征收,散客则大多因为没有查验措施而未被征收。此次新规虽未改变现行征收方式,且将标准从每人次80元降至50元,但明确自今年8月1日起将设立查验点、扩大散客征收范围,再次将其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推到台前。
从法律层面看,丽江古城维护费有其合法性依据。根据《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古城维护费属于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形式上具备地方性法规授权。但是古城维护费从征收标准的确定到筹集资金的去向始终缺乏透明度,未充分公开成本核算依据。在程序上,游客和商户的反对声音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散客查验点的设置也需警惕执法随意性。
此次新规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团队为主”转向“团队+散客”双轨制。散客的古城维护费,之前事实上并未实际征收,此番如果设置查验点进行严格征收,势必增加游客进入古城的成本,同时影响游客的出游体验。在古城类景区早已多如牛毛的当下,恐非明智之举。丽江古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客流量。对于商户而言,古城维护费的征收将直接影响经营成本与商业利益。
古城维护费的征收,固然为丽江古城古建筑、历史街区的修缮保护,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等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支持,但也有可能是把游客本可用于消费、流向商家的利益,装进了运营公司的口袋。古城更多的维护资金,其实不是依赖收费,而是依赖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游客越多,商户挣钱越多,税收才会越多。
与其板起脸孔来设置查验点征收古城维护费,或许可以考虑通过更好的服务来接受游客的打赏和捐赠,自行自愿缴纳古城维护费。与此同时,在资金使用上,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定期公布资金的接收情况和使用情况,严格专款专用,限定用于古城修缮、文化传承等专项用途,让公众看到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丽江古城的价值,在于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古城的维护,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为保护公共文化资源支付的成本。但这种成本分摊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而且不一定非要通过征收古城维护费的方式进行。我们既要保障古城保护的资金需求,也要尊重公民的财产权和商户的经营权。唯有通过程序正义、执法规范、监督到位,才能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让丽江古城这一瑰宝在法律护航下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