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
这里既有雪国气质️
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还有享誉中外的冰雪大世界
黑龙江的“丰富”远不止于此
一起走进这个宝藏省份
起范儿了
来这里,欢乐气氛拉满
东北秧歌界的显眼包们各有绝活!高跷秧歌跳出东北风情,袖头秧歌风姿多彩,地秧歌更是把热情焊在动作里……手绢花一甩,东北人的热乎劲儿全扭出来了。
东北传统大秧歌起源于农耕时代,是插秧劳作中哼唱出的歌谣,逐渐融入杂技、戏曲等元素,化作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
艮在脚下、扭在腰上、活在腕上,这些动作特点不仅展现了东北人民的热情与豪放,还体现了东北秧歌的独特魅力。《东北秧歌》教材,更是填补了黑土地上汉族民间舞蹈教材的空白。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来这里,除了感受热情澎湃的东北秧歌,还有吴家鼓吹乐棚里的“C位”担当——唢呐。唢呐咔戏通过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声、鸟鸣等,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氛围。
吴家鼓吹乐棚融合了笙、鼓等多种乐器,形成了独特的合奏形式。其演奏技巧包括花舌、指法等,能够吹奏出半音阶和十二音体系,大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惊艳到了
6000年前就有鱼皮时装
6000年前的新开流遗址就出土了鱼皮服饰,大马哈鱼游遍江海肉质坚韧,鱼皮自带“抗造属性”,做衣服鞋子超耐穿;大鳇鱼适合做帽子……网友:靠水“穿”鱼,主打一个就地取材
一件衣服,需要用到50张鱼皮,剥鱼皮、晾干、鞣制(熟软)、裁剪拼接、缝制、染色、装饰,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汗水与心血。其中,鞣制是使鱼皮变软、去除腥味的关键步骤,需要匠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完成。
除了时装,鱼皮还能做成精美的艺术品。你瞧,这里还有将鱼皮与掐丝珐琅、满绣等技艺结合,创作出的《掐丝如意》《麒麟献瑞》等作品。网友:这也太精美了吧~
藏不住了
有被指尖技艺“秀”到
在七台河市的烟火与铁火中,藏着一门古老的非遗技艺——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这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锻造魔法”,涵盖“夹钢”“折叠锻打”“覆土烧刃”等多种技艺手法的锻打技术,承载着千年的锋芒与坚韧。
如今,这项非遗技艺为现代的“地下巨龙”——盾构机提供了灵感,让大国重器的主轴承在高温淬火中也能保持完美性能。
这台国产直径最大、单体重量最重、承载能力最强,被称作“世界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创下三项国内之最!从打破国外垄断,到自主研发,再到出口,大国工匠以巧思破难题,以匠心铸重器,让“地下巨龙”挺起基建脊梁。
从手工锻造的刀剑到大国重器盾构机,从传统的火炉到现代化工业,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为现代科技披上了一层“金钟罩”,跨越千年,智慧的光芒依旧。
在这里,还有一项技艺能把林海雪原“冻”起来。冰雪山水画技艺采用反向绘画的方式,通过墨水层与矾水层的交汇重叠,呈现出立体的冰雪世界,让北国风光定格在宣纸之上~ 网友:这也太浪漫了吧
香迷糊了
这谁看了不馋啊
在齐齐哈尔,据说家家户户都有烤肉锅,甚至人人都能拌肉、烤肉。当地特色五仁蘸料,综合花生、芝麻、黄豆、孜然、干辣椒的香气,再加上肥而不腻、鲜嫩多汁的烤肉……越来越多的食客就为这一口,专程来趟齐齐哈尔!网友:五仁蘸料配烤肉香迷糊了🥹
哈尔滨红肠除采用窑式土炉和苹果木烤制生产外,随着技术进步,还创新出许多衍生品,如风干香肠、梨烤圆火腿等。
红肠是修建中东铁路时传入中国的,并成为哈尔滨特色美食之一,这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代表,也是饮食习惯、经济贸易等方面跨国互动的典范。
三江交汇,品类丰富。来到这里,一定要尝尝赫哲族全鱼宴:鱼子酱、清蒸白鱼、塔拉哈(烤鱼)、他斯哈(炒鱼松)……网友:这简直就是鱼儿开会️
独具特色的“烤鱼”有啥讲究?首先炭火猛攻,待鱼片两分熟后,鳞片就会自动“卷铺盖”。剥落鱼鳞后,蘸满料汁即可享用~ 网友:看馋了,一整个香迷糊了
了不起的中国非遗!
了不起的传承人!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非遗里的中国》
来源: 央视一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