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元市委
关于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
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
(2025年7月22日中国共产党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广元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就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元翠云廊视察,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给予我们强烈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奋斗感召。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进行专题研究,赋予广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使命。市委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鲜明广元文旅发展主攻方向,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高度契合。广元拥有世界级文旅资源、独特城市旅游标识、不断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持续提升的城市综合环境,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具有一定基础和良好条件,必须加快推进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大力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广元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深入实施“1345”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擦亮“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广元样的国际旅游城市。
广元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形成一批具有广元特色和优势的文旅融合业态,引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文旅企业,国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国际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旅游总花费达到80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55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人次实现倍增,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城市。
二、持续擦亮“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
(一)绽放蜀道三国文化魅力。依托广元作为蜀道文化集中展现地和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的影响力,打造翠云廊—剑门关世界级文旅地标,推动剑门关—昭化古城连片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昭化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丰富青溪古城、柏林古镇旅游业态,建设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加强蜀道文化研究阐释,积极推动蜀道申遗,建设“蜀道金牛”文物主题游径,打造蜀道翠云廊世界级步游道。
(二)展现青山秀水自然美景。发挥大山大水大森林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提升“金戈铁马古青溪、熊猫彩林唐家河”影响力,推动米仓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展白龙湖、亭子湖滨水休闲旅游,建设嘉陵江“千年古蜀水道、百里山水画廊”。
(三)挖掘历史名人文化价值。加强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研究阐释、交流传播、文艺创作,提升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等景区文化内涵,打造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刘备、诸葛亮、黄裳、李榕等历史名人文化研究,开发历史名人文化主题文旅产品。
(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基因。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广元历史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人物事迹,赓续红色血脉,提升中国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红军渡等红色旅游景区品质,协同打造大巴山—嘉陵江红色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提升广元作为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的影响力。
(五)建设知名康养度假胜地。发挥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南北过渡带宜人气候优势,提升曾家山、唐家河、月坝、三溪口、黑石坡、栖凤峡等重点康养度假区品质,推动曾家山、唐家河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曾家山国际康养度假区,培育打造月坝最佳爱情表白地,建设黑石坡城市公园,构筑康养产业发展新高地。
三、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六)大力发展文博旅游。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开展“考古中国”蜀道和宋元山城考古研究,加强剑门蜀道遗址本体修缮保护,强化中子铺细石器、觉苑寺、鹤鸣山、郝家坪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协同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推动蜀道(广元段)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古树名木离任交接制度,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蜀道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广元三线展陈馆、青川博物馆建设,推动文博创意转化和沉浸式体验。深度挖掘麻柳刺绣、白花石刻、川北薅草锣鼓等国家级非遗资源,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非遗工坊、传习馆(所、室)等设施建设,打造蜀道(广元段)文化生态保护区。
(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认定评估和保护研究,加强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展陈解说等功能,丰富党性教育等课程,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元段)建设,打造“中国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黄猫垭战斗遗址—红军渡—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红色美丽新村,争创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
(八)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建设森林康养步道、森林康复中心等服务设施,开发避暑观光、森林游憩、自然疗愈等森林康养度假产品。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开发温泉理疗、美容康体等温泉康养度假产品,擦亮“中国温泉之乡”品牌。发挥山地、湖泊、江河等资源优势,开发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低空旅游等运动康养度假产品。丰富食疗、药疗、理疗等中医药康养服务,开发以治未病、抗衰老及慢病调养为主的中医药康养度假产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美丽经济。引进专业化、品牌化康养服务机构。积极承接外地基层工会来广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
(九)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提升剑门关镇、曾家镇、昭化镇、青溪镇、龙潭乡、陵江镇、木门镇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乡镇建设水平,培育国家级的旅游名镇。强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挖掘乡村民俗等特色资源,创新举办群众喜爱、参与度高的乡村体育赛事活动。发展田园民宿、休闲农业等乡村文旅产业,完善乡村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打造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加大原109厂、原821厂、东河印制公司等“三线”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力度。支持劳德巴赫精酿啤酒等企业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推动园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产品变旅游商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大力支持文旅装备、文旅用品制造产业发展。
(十一)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遗址遗迹、自然生态和非遗资源,推动全域、全季、全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丰富蜀道探秘、红色传承、素质拓展、农耕体验、地质探索等特色研学课程,发挥好城市展示中心作用,建设一批优质研学旅行营地基地、自然教育学校,打造“蜀道行·广元研学”等特色研学旅游品牌,建设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
(十二)大力发展演艺赛事旅游。引进高水平演艺赛事活动,支持举办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积极承办国际国内体育、文艺、电竞等赛事。推进特色演艺进景区,提升“葭萌春秋”“唐家河·境”“信仰之城”等演艺水平,拓展马戏杂技演艺空间,创新川剧豫剧展演方式。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演艺产业园区。持续举办大蜀道国际越野赛、国际凤舟赛、全国徒步大会、城市半程马拉松、全市篮球联赛,打造全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推广“跟着演艺(影视、赛事)游广元”。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持续举办“群众合唱音乐季”“百姓大舞台”“文化大篷车”、民歌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街头演艺,开展“有爱·无碍”等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服务功能。
(十三)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丰富特色夜游、烟火夜宴、时尚夜娱、品味夜读等商业业态,提升烟火利州十二坊等特色街区品质,推动汉王老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华1939、苍溪“一品天下”、旺苍红场夜市、昭化西市等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元来有你”消费品牌,办好主题美食节、啤酒音乐季等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假日经济、旅拍经济、票根经济、会展经济,引进一批国际品牌连锁店、特色小店,举办消费周、消费月、消费季等活动。
四、构建舒适便捷的文旅设施体系
(十四)加快旅游景区“二次创业”。推动剑门关、昭化古城、唐家河、米仓山大峡谷、天曌山等景区强基焕新,新建改建提升游客中心、酒店民宿、温泉、滑雪、演艺等硬件设施,建设酒吧、咖啡馆、茶餐厅、健身房等服务设施。加快实施大蜀道不夜三国城、月坝康养运动疗养基地、广元石窟数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千佛崖—皇泽寺等旅游码头,常态化开展栖凤湖乘船夜游、灯光夜览、沉浸演艺等活动,打造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展示区。支持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休息驿站、观景平台、充电桩(站)、安全应急、环卫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内部交通服务。依托核心景区带动县域旅游发展,巩固提升剑阁、朝天、青川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名县。
(十五)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火车站站前广场、兴安路、环城北路等改造提升,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加强城市文化塑造,设置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家具,建设城市雕塑小品、网红打卡点。全面开展县城城市“体检”,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工程,持续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广元盘龙机场改扩建,推动建设口岸机场。推动青川等通用机场建设,开发低空通航业务。加快实施广巴铁路扩能改造,推动南苍三高速、青剑阆高速开工建设,建成京昆高速扩容广元段。实施大蜀道交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曾家山、米仓山旅游大通道,加快黑石坡至曾家山、下寺至月坝、龙潭子至鸳鸯池等公路建设,改造提升剑昭旅游公路等交通线路。开通机场、高铁站、重点景区之间的直通车、旅游公交专线,建立无缝对接的交通接驳体系,实现游客到站即换乘、快进慢游。完善多语种旅游标识系统,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提升重点旅游区域5G网络覆盖。
五、构建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服务体系
(十六)提升文旅宠客服务水平。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推出一批宠客举措,倾力打造“来了就尽兴”“走了还想来”的广元文旅体验品牌。打造“广元好味”美食品牌。推出美食必吃榜,评选“特色菜”“名小吃”,提升剑门豆腐宴、青川铜火锅、朝天“十大碗”、苍溪雪梨宴等特色名菜(宴)和女皇蒸凉面、昭化肥肠、旺苍酸辣粉等特色小吃知名度,培育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中西式餐饮,建设“川北美食之都”。打造“广元好居”住宿品牌。加大国际知名旅游酒店和品牌民宿招商力度,推动蜀道大酒店、葭萌院子等项目建设,开发星空露营等特色项目,积极建设国家等级旅游民宿,丰富民宿文化内涵,推进民宿产业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广元好客”畅游品牌。推行游客落地行李寄存、托运服务,完善租车服务体系,提供线上预约、落地自驾、异地还车等一体化服务。争取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加大与周边省会城市合作,推动境外客源共享,特别是利用处于成都、西安两大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中间位置优势,打造西部入境免签旅游黄金线。完善入境游服务举措,推进境外人员用汇支付便利化,布局建设一批离境退税商店,推广“即买即退”等服务措施。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加强文旅志愿服务。打造“广元好礼”购物品牌。依托本土特色文化、非遗技艺、农特产品等,建设便利的购物场所,开发大蜀道、大熊猫、武则天等文创产品,大力提升广元窑、黎渊石刻、广元七绝等旅游商品品质,积极开发数字文创产品。
(十七)提升文旅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完善景区门票、餐饮住宿等线上预订预约服务,提供信息发布、线路推荐、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广元”。在4A级以上景区和文博场馆、公共文化场所、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增加自助导览设备,推动标识导引系统数智化升级,实现客流智能化疏导。
(十八)提升文旅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市县(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入境旅游信息反馈制度,推进文旅投诉快速响应处置。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规范涉旅行业经营服务,全链条保障游客权益。推进文旅市场包容审慎监管,实施规范公正文明柔性执法。发挥协会商会行业自律作用,提升旅行社、导游、酒店等服务质量。健全重点领域、场所、设施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完善旅游应急救援体系。
六、大力提升广元文旅传播力影响力
(十九)强化活动传播。大力实施营城计划,办好广元女儿节、女皇故里彩灯会、古蜀道徒步游等特色活动,持续开展“游大美蜀道·品广元好茶”专题推介。加大“坐高铁游广元”宣传推广力度,让“广元不远、周末优选”家喻户晓。支持举办“正月二十三·女儿游河湾”、柔力球锦标赛等特色活动。鼓励景区推出积分打卡、门票减免、联合折扣,支持开展“背诵《蜀道难》免门票游剑门关”“景区联票+交通套票”等优惠活动。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办好剑门关文学奖、全国隶书大赛,支持参与海外文学评奖,推动文学作品向海外传播。
(二十)强化媒体传播。综合运用主流媒体、自媒体、海外媒体,发挥广元国际传播中心作用,创作具有广元特色的文旅视频、图文信息,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增强广元旅游辨识度。实施旅游达人探访计划和广元旅游主播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开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
(二十一)强化平台传播。积极参与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国际大型旅游展销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行商(社)的合作,组织境外知名媒体和旅游专栏作家来广考察,拓宽引客入广渠道。加强与东西部协作城市的交流合作,巩固川陕甘渝等近程市场,大力拓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中远程市场。加强向国际友好交往城市的宣传营销,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主要入境客源市场。
七、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
(二十二)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强化文旅经营主体引育,积极招引景区经营管理、文创产品开发、文艺创作生产、旅游配套服务等文旅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做强骨干企业,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构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国有文旅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市县文旅企业优化重组,推动文旅企业聚焦主营主业发展。支持在我市经营的旅行社提升地接能力,加强对入境旅游业务的扶持培育。深化景区运营体制改革,稳慎推进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鼓励引导专业化市场化头部企业和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开发运营。健全文化事业单位收入正常增长和分配激励机制,制定差异化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办法,将文创、增值服务等收入作为核增绩效工资经费来源。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提高创演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十三)优化文旅融合资源要素配置。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加大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景区收益权质押贷款、文旅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文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信贷模式。推动文旅企业上市。强化文旅用地保障,利用闲置旧厂房、仓库等发展文旅项目的可享受5年过渡期支持政策,过渡期满涉及改变土地权利性质、规划条件的,补缴土地出让价款可在限期内分期缴清。强化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经营管理、资源开发、宣传营销、文艺创作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深入实施文化领军人才、旅游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广元旅游名导等本土文旅人才,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文旅人才。持续推进文旅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推动高职院校文旅学科建设,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二十四)健全文旅融合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程序组建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市文旅康养产业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产业发展。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文旅、商务、经合外事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能力水平。优化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一体推进剑门关、昭化古城景区和大曾家山片区规划建设。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编辑:罗杰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杨俸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