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保留了众多园林古迹,自明清起厦门便是重要的港口与侨乡,华侨群体荣归故里后,常斥资修建宅邸园林,同时闽南地区重视宗族与乡土文化,许多园林古迹与家族祭祀、教育相关。
最最关键的是,作为海岛城市,厦门港湾众多且相对封闭的环境,在历史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乱直接冲击。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提供了天然屏障,因此留下的别墅园林众多。
下面我们以园林为主,来盘点一下厦门现存的园林&古迹:
菽庄花园
基本信息:位于厦门市鼓浪屿岛南部,建于1913年,最初属于台湾富商林尔嘉的私人领地,后于 1956 年被捐献给中国政府。

园林特色: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部分,各自营造了五处景观。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园林建在海上,将海洋融入园中,既具有小巧精致的庭院式园林特色,又展现出海浪飞溅、海鸥翱翔的景象,有 “藏海”“巧借”“动静结合” 等特点。



黄家花园
基本信息:位于鼓浪屿,是著名印尼侨商黄奕住的私人宅园,在 1918 年至 1923 年之间建成。
园林特色:以几何形欧式风格分布,呈中轴左右对称,是较为典型的前庭后院布局。园内以圆形跌落的喷泉池为中心,周边由内圆外方的双重围栏围合成花坛景观,且有精美的巴洛克浮雕装饰风格,围栏四角设立造型华丽的灯柱。花坛内的灌木修剪成几何形状的绿篱,左右两侧各设有围栏围成半圆形休闲空间,内设对称的方形几何和半圆形休息的石桌石凳。

黄荣远堂
基本信息:位于鼓浪屿,原是旅菲华侨施光从于 1920 年建造的,由菲律宾工程师设计,后归旅越华侨黄仲训所有。
园林特色:入口正中央是一块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有传统 “聚宝盆” 寓意的方形水池。西式水池中央矗立着高达三米余的灰泥塑成的假山,构成庭园前景假山屏风 “障景”。别墅的西南地势略高,与天主堂仅一墙之隔的假山群云墙,有镜轩、八角亭和六角亭三座,其形制各异,高低相间与假山相衬。

容谷别墅
基本信息:坐落于鼓浪屿升旗山麓,为旅菲华侨李清泉于 1926 年所建。
园林特色:由主别墅、西式喷水池及入口假山区构造出中西合璧的庭院风格。进入园内大门,迎面是假山洞穴,沿一侧 “山谷” 石阶而上,是自由式布局的中式传统园林营造的前庭,以人工造景为主,假山由石阶登临,山上平台建大小凉亭。别墅前设宽敞规整的西式布局大庭园,园中设有西式圆形喷泉水池,水池中间摆放着一块高两余米的喷水雕刻,构成园内主景。别墅前种有 8 株高大挺拔的南洋杉,喷水池的东侧大面积种有山茶花、毛竹、侧柏、大榕树、玉兰树等。

清和别墅
基本信息:位于莲前西路南侧,1935 年或 1936 年,由莲坂村的叶清和建造,占地面积达 80.8 亩。
园林特色:有来自千里之外的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移栽自僻壤乡村的百年榕树,汉白玉雕琢的石狮,以及闽南红砖大厝、欧式风格的建筑等,展现出主人当年奢侈豪华的生活。

莲塘别墅
基本信息:厦门莲塘别墅位于海沧区,由旅越华侨陈炳猷于 1904-1906 年营建,占地 8235 平方米。布局含大厝、学堂、家庙及花园,呈三面环绕状,体现儒家理念,是省文保单位、厦门新二十四景之一。

园林特色:其园林融合中西风格,西式的圆顶栏柱、哥特式窗额与中式石桥、半亭等结合。依托水系布局,池塘、古榕、假山相映,灰塑、木雕精美,整体如莲花绽放,兼具巴洛克活泼韵律与中式园林意境。
坂美九十九间
藏身于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社区,与现代都市景观形成独特对照。它兴建于清康熙年间,历经 300 多年风雨 。整体格局为 “三落八大护”,99 间房舍错落有致,回廊曲折相连,曾是航运商人石日华宅邸。

南普陀寺
坐落于思明区思明南路 515 号,背依五老峰,面临碧澄海港 。寺庙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在宋、元、明时期历经兴废,清康熙年间靖海侯施琅重建寺院,因寺院位于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 。


你还知道有哪些厦门的园林&古迹,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这期就到这里,更多园林古建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