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天义:紫柏山寻幽:与吴养利同谒张良庙
十多年前的一个头伏天,与华宇乾县分公司总经理吴养利同去汉中开会。吴总素喜读史,出发前便说:"留坝县的张良庙,藏着中国谋士的最高智慧,咱们得去好好看看。"车行至紫柏山麓,远远望见一片青瓦掩映在苍翠柏林中,吴总指着那片建筑群笑道:"这便是'汉张留侯祠'了,两千多年前,张良就选了这处山水作归宿。"

一、庙前古柏:藏着少年侠气与黄石公的点拨
走进庙门先见一座四柱牌楼,"博浪一声震天地,圯桥三进升云霞"的对联在盛夏日照下泛着光。吴总驻足良久,指着上联道:"这说的是张良年轻时的壮举啊。"
彼时韩国为秦所灭,张良散尽家资寻得大力士,在博浪沙以百二十斤铁椎狙击秦始皇,虽误中副车,却让天下人知"韩有张子房"。"这般少年侠气,后来竟成了运筹帷幄的谋士,难得。"吴总摩挲着牌楼石柱,又指向下联,"更难得的是他能忍。"
传说张良在圯桥遇黄石公,老者三番将鞋扔到桥下,命他拾鞋、穿鞋。张良强忍不耐一一照做,终得《太公兵法》,书末题"读此可为王者师"。"这便是'忍小谋大'啊。"吴总叹道,"做事业如做人,能受一时之辱,方能成长久之功。"
穿过牌楼,脚下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古柏遮天蔽日。其中一棵"拐枣柏"树干如虬龙盘曲,树龄逾两千年。"相传是张良亲手所植。"吴总仰头望着枝叶间漏下的阳光,"你看这树虽老,却年年发新绿,像极了张良——既能藏锋,亦能生长。"

二、殿宇深处:那些定鼎大汉的传奇
正殿"运筹帷幄"匾额下,张良塑像头戴高冠,手持书卷,眉宇间不见锋芒,反倒透着温润。吴总指着塑像道:"这才是真智者的模样——杀气藏在骨子里,面上却如春风。"

(一)鸿门宴上的剑影与巧计
"你看这塑像的眼神,是不是藏着警觉?"吴总笑道,"当年鸿门宴上,他就是用这双眼睛看透了杀机。"
彼时项羽设鸿门宴欲杀刘邦,范增令项庄舞剑,剑影直逼刘邦。张良见状,急召樊哙入帐。樊哙持剑闯帐,瞋目怒斥项羽"欲诛有功之人",刘邦趁机借如厕脱身。"这一步棋,险中求稳。"吴总道,"既不与项羽硬碰,又能借力樊哙的刚勇,把刀光剑影化作唇枪舌剑,这才是谋的最高境界。"

(二)三大奇谋定天下
偏殿壁画上,"烧栈道""封雍齿""联韩彭"的故事徐徐展开。吴总指着"烧栈道"的画面道:"刘邦入蜀后,张良劝他烧绝栈道,以示无东归之心,这是'示拙';后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正是借了这步棋的势。"
而当刘邦称帝后,诸将因封赏不均心生怨怼,张良力劝刘邦先封最痛恨的雍齿为侯,瞬间稳住人心。"这是'以小换大'。"吴总感慨,"就像做企业,有时要舍小利以安众人,方能聚合力。"
最令人称奇的是垓下之围前,张良献策"捐楚地与韩信、彭越",让两将倾力出兵,终成十面埋伏之势。"懂得分利,才是成大事的格局。"吴总望着壁画,"萧何镇后方,韩信定前线,张良掌谋略,刘邦善用三人,而张良最懂'功成不必在我'。"

三、辟谷潭边:急流勇退藏着的生存哲学
绕至殿后,一汪清泉从石缝渗出,汇成"辟谷潭",传为张良晚年学道辟谷处。吴总蹲在潭边看游鱼:"刘邦称帝后,萧何被囚,韩信被杀,唯有张良全身而退,就凭这一点,他比谁都清醒。"
史载张良辞封时说:"臣起于布衣,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后来他更以"多病"为由,杜门不出,专事辟谷修道。"不是他真要修仙,是他看透了'飞鸟尽,良弓藏'的规律。"吴总道,"就像企业做大了,总有些功高震主的人不懂收敛,最终难免祸事。"
潭边古柏上挂着游人系的红绳,吴总指着其中一根:"世人多求功名利禄,张良却求'全身而退'。他要的不是留侯的爵位,是紫柏山的清风,是《太公兵法》的余韵,是做回'张子房'的自由。"

四、归途论道:历史的评价与现世的启示
离庙时暮色已浓,紫柏山在夕阳下如黛。吴总望着渐远的庙宇,忽然道:"司马迁说张良'其貌如妇人好女',却有'匹夫之勇';苏轼赞他'去就以道,可谓明矣',这评价实在中肯。"
的确,张良的智慧,不仅在"进"——博浪沙的孤勇、鸿门宴的机变、定天下的奇谋,更在"退"——不恋权位,不贪封赏,在巅峰时给自己留一条下山的路。这让我想起吴总常说的话:"做企业如行棋,既要懂得落子的果敢,更要留着收局的余地。"
车过留坝县城,吴总忽然笑道:"张良给后人的启示,其实就藏在紫柏山的柏里——不与松争高,不与梅争艳,却能历经千年风雨,绿得沉静,活得长久。"
回望那片柏影中的庙宇,忽然明白:所谓"天下第一谋士",从不是赢在算无遗策,而是赢在看清时势,懂得进退。这种智慧,穿过两千年的风烟,依然在紫柏山的暮色里,给行路人以无声的指引。
乙巳年七月初伏 作于乾县阳峪镇前进池老村家中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