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长三角的江南,却没去过安徽的皖南。
当朋友喊我去皖南游玩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迟疑的:“那里有啥好玩的?不就一个黄山吗?黄山虽美,可我不想爬山啊!”再说了,皖南应该也就跟长三角的江南差不多,我早就审美疲劳了。
结果刚到皖南,我就被狠狠教育了。
一、石台县 秋浦仙境风景道
从河南驱车近800公里后,我们来到石台县的秋浦仙境风景道。
“仙境”二字,初见觉得夸张,可真到了地方,才发现名不虚传。
蜿蜒的公路,一侧是青山或村镇,另一侧是秋浦河,河水碧绿得像是把整个初夏的生机都融了进去。车窗外,山峦如黛,碧水流淌,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行驶在现代公路上,还是误入了某幅古画的留白处。
沿途的村落散落在山坳里,白墙黛瓦或红瓦,错落有致。还有一些不经意的细节:悠然跑过的土狗,唧唧啾啾的鸟叫声,骑着电瓶车买菜归来的当地人……路过一个小镇,突然想上厕所,于是硬着头皮闯进一户人家。开门的大哥听明来意,二话不说就引我去后院。
傍晚时分,正好来到石台县城。暮色中的石台县城,秋浦河泛着碎金般的光斑,两岸的居民楼在晚霞中勾勒出倒影。水汽氤氲间,整座小城都浸在琥珀色的黄昏里。
暮色中的石台县城
晚上,在县城的某个小土菜馆品尝到了传说中的槠栗豆腐。服务员竟是店主的女儿,一问才十三岁,上初一,趁着假期来给家里人帮忙。她边上菜,边介绍:“槠栗豆腐是我们这儿的特色菜,山上的野果做的。”菜端上来,入口柔软,香嫩,有弹性,有点像凉粉的口感。
另外,我们还点了黄丫鱼、豆角炒肉、香菇肉片汤。简单的几道菜,却吃得大呼过瘾、至今仍在回味。这些菜,都是我们亲眼看着店主一家人用新鲜食材现炒出来的。这大概就是最地道的“土菜”——“土”在食材的本真,和当地人的诚意。
槠栗豆腐
黄丫鱼
豆角炒肉
香菇肉片汤
我们来的时候,正值五一假期。但说实在的,整条秋浦仙境风景道和石台县城里,游人并不算多。只要不去那些热门景区,只是在这里的褶皱山峦间行走,你或许会遇见一种近乎奢侈的诚实——溪流不必为游客改道,古树无需挂满祈福红绸。这座被誉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皖南小城,固执地保留着山水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契约。这种未被驯服的野性,恰是当代旅行最稀缺的相遇。
所以,石台的存在更像一则清醒的寓言: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是被精心计算的消费场景,而是人类与自然保持恰当距离的证明。在路边售卖蔬菜的农人,河面上偶然掠过的飞鸟,乃至河边长着的那些野花野草,都在提醒我们——有些价值,注定无法被扫码支付。
石台县城一角
二、黄山市 太平湖
次日,转战黄山市的太平湖。
我是河南人,第一次来皖南。中原大地的风景向来是坦荡的,一望无际的麦田,笔直的公路,连山都是朴实粗粝的。所以当车驶入太平湖景区时,眼前突然展开的这片水域,着实让我这个平原长大的孩子怔了怔。太平湖比我想象中开阔得多。站在岸边望去,湖水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青山脚下。
太平湖一角 不足以展示其开阔
我们在湖边找了一个小码头,铺开随身带的地垫。五月的风不冷不热,吹得人浑身舒坦。躺下来闭上眼,能听见岸上游人的说笑声,还有湖水轻轻拍岸的声响——这些声音混在一起,竟比任何白噪音都助眠。
在这一刻,忽然明白为何古人称山水能怡情——在这样的景色前,确实什么烦恼都显得渺小了。
太平湖的美,不在于多么惊心动魄,而在于它的开阔与宁静。作为一个看惯了平原的河南人,这次短暂的湖畔小憩,让我见识了另一种风景的韵味。临行前,我又望了一眼湖面,水光潋滟中,仿佛看见了自己老家那一马平川的麦田倒影;但老家的景色,却少了这份青山环抱的秀气。
黄山区一角
在黄山区里的一家餐馆吃饭,厨房透明可见,几个女厨师在里面忙活着。与她们简单聊了聊,她们说:“我们这儿好多店里都是女人掌勺,因为女的细心、爱干净。”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但店家端出的花生芽儿脆生生水灵灵,简单的清炒,吃出了土地里刚冒头的鲜劲儿。
黄山区特色菜:清炒花生芽儿
另外,我们还点了徽州老豆腐、小土豆红烧肉、鱼头豆腐汤,味道都不错。
徽州老豆腐
小土豆红烧肉
鱼头豆腐汤
三、黟县 失望的宏村之旅
此次来皖南,我们始终没去收费的景区,都是在山村野景和石台县城里转悠;但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我们去了大名鼎鼎的宏村。
但宏村之旅,却让我很失望。
穿过检票口,商业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路两侧挤满了商铺,叫卖声此起彼伏。“宏村米酒”“黄山烧饼”“正宗徽州毛豆腐”的招牌一家接着一家,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南湖边上挤满了拍照的游客,想要找个清净的角落拍张倒影都成了奢望。
我努力想寻找秋浦河和太平湖的那份静谧,却被接踵而至的游人挤得无处落脚。巷子里飘来的不再是墨香,而是炸臭豆腐的味道。那些精美的木雕窗棂前,永远站着摆拍的游客。
离开宏村时已是夜晚。我突然明白:宏村的美,或许永远定格在了那些老照片里。如今的它,更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影视基地,每天都在上演着相同的商业剧本。
回程的路上,我不禁想起皖南其他那些不知名的古村落。那里游客不多,商铺不多,只有真实的烟火气。也许,真正的古村之美,本就不该被如此消费。
宏村里面点的腊味笋煲,一点也不好吃
四、总结
四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回去那会儿,车子即将到达郑州时,正好是沙尘天气。灰黄的天空与皖南的青山绿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刻,我竟已经开始怀念起皖南了。
而且,真正到过皖南之后,我发现它与浙江的江南,还是有一些差别。
两地的山同属江南,却像被不同诗人题写过——一个蘸了徽墨的苍润,一个染着越瓷的青翠。皖南的山层峦叠嶂,厚重得让人心生敬畏。我们从石台县去宏村的时候,车子在盘山公路上一直开,似乎无穷无尽。而浙江的丘陵则温顺得多,线条圆润如吴侬软语。
皖南的山
水也不同。太平湖的水是沉静的,像一块被群山托住的翡翠;而浙江的湖泊河流总带着股活泛劲儿,西湖的波光里晃着雷峰塔的倒影。
最根本的差别,或许藏在人间烟火里。皖南的村落常依山而建,白墙黛瓦的祠堂守着族谱;浙江的古镇则贴着水网布局。同样是江南,皖南像一册泛黄的宗谱,写满“前世不修”的慨叹;浙江则像一本活页账本,记录着丝绸与茶叶的往来——山水或许相似,但水土养出的故事,从来不会雷同。
皖南某不知名村落,鸭子嬉戏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让旅人有了回望的理由。或许旅行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别人的日常里,找回自己丢失的简单快乐。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