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飞天故乡”美誉的甘肃省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隶属酒泉市,下辖9个镇56个村、10个社区,辖区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万人。敦煌市是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在河西走廊西端布下阳关与玉门关。两关如一对孪生兄弟,阳关居南控南道,玉门关踞北锁北道,以南北拱卫之势构筑起中原经略西域的双重门户,同时,它们是中西文明交流的门户枢纽,见证了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班超屯田戍边的传奇,以及无数商队驼铃穿越千年的回响。作为古丝绸之路至今保存完好、类型完整、规模较大的关隘遗存,两关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交通的重要见证,对研究河西走廊的行政建制、军事防御、交通体系、通商贸易、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阳关堪称是人文与自然交融共生的典范。古董滩上,阳关遗址、烽燧墩台、丝绸之路南道遗迹勾勒出汉唐关隘的雄浑轮廓;唐寿昌城遗址、汉渥洼池遗迹诉说着屯田戍边的兴衰往事;仿汉风格的阳关博物馆,以4000余件文物藏品,系统呈现丝绸之路南道的军事、商贸与民族融合史。自然奇观在此交相辉映:戈壁大漠苍茫壮阔,阳关绿洲如翡翠嵌于黄沙,沙生植被蜿蜒成带,阿尔金雪山遥峙南天,海市蜃楼幻景频现,演绎着“大漠孤烟直”的诗意与神秘。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以“一关两城”为核心的遗址群,承载着汉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巅峰智慧。小方盘城(玉门关)城墙高耸,马道蜿蜒,曾见证张骞凿空、班超定远的英雄壮举;大方盘城(河仓城)以“三仓并列”布局和沼泽屏障,堪称汉代军需仓储的活化石;绵延的汉长城遗址与烽燧体系构建起“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的立体防御网络,完整呈现“长城连两关”的军事奇观。西望罗布泊,北依草湖滩,戈壁风沙中,断壁残垣诉说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历史苍凉。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高度重视阳关玉门关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以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先后投入3.82亿元,狠抓项目优化基础设施、紧扣细节提升服务质量,对照国家新颁布的评定标准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积极对接协调、周周调度推进,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敦煌市以诗词长廊为文化脉络,串联起阳关玉门关两大千年遗址区,形成“两关一廊”空间格局。创新设置了阳关玉门关诗词长廊,邀请国际著名雕塑家制作了盛世飞天、大漠驼铃等打卡点。不断丰富旅游区文旅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引入先进技术,让游客深度沉浸式体验文化,加快推进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了“都尉迎宾”“胡商驼队”等沉浸式演绎。游客可持仿制汉简通关文牒,体验汉唐出关仪式,沉浸感受戍边将士的西行仪式;乘仿古战车穿越丝路古道,参与“烽燧传讯”实景演绎;研习汉唐服饰与屯田文化,体验丝路拓片、汉简书写。同时,以科技应用活化文化,引入智慧化数字体验项目,打造“玉门雄关,智启千年”雄伟场面,用智慧化数字体验为古老关隘注入科技活力。游客借助AR全景导览眼镜,身临其境感受“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茫意境与戍边将士的壮怀激烈;通过智能交互地幕,踏足虚拟丝路地图,亲历商队往来、文书传递的生动图景。这些举措让沉睡的历史“活”了起来,拓展了游览的趣味性、互动性与知识深度,使千年名关焕发出引人入胜的智慧新魅力。
经过多年持续的投资建设,阳关玉门关旅游区由汉唐历史遗迹、大漠自然风光、生态农业观光等景观,构成了具有文化价值型、旅游观光型、休闲体验型等多类型的特色景区,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中华诗词研究创作基地”“全国研学旅行基地”等称号。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