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长近60公里的江苏省兴化市西塘港河畔,座落着一个具有300年历史的村庄――戴南镇徐唐村。这里条条大道纵横交错,座座桥梁横跨河上,个个小品形状各异……其中“徐唐人家”的“迎宾墙”是殷双兰等几个老板娘捐资建成的,与河边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颇具特色。这些“女汉子”们说:“建设美丽家乡,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

进入村里,一座微型公园里郁郁葱葱,飞檐翘角的“能人亭”两侧一副对联耐人寻味:“商海弄潮巨子,村庄建设功臣”。2008年,村里的6位在外经商的能人们,先后捐资350万元,修通了进村的公路,修好了村庄巷道、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改善了村庄环境。当时的《兴化日报》报道了这一新闻,并配发评论《可喜的“徐唐现象”》。作为一个经济薄弱村,走群策群力建设美丽村庄之路,具有特殊的导向意义。为表彰能人们的善举,村里修建了这个“功德亭”,撰写了《村庄建设记》制作成牌匾挂在亭子上方。就是这个“能人亭”成为众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能人们的自豪,成为以后为家乡建设作贡献能人们的“路标”……
近年来,徐唐村又做了群众迫切需求的多件实事:新建环村桥、兴富桥、兴唐桥等多座大桥,改造浇筑了5500米长的混凝土巷道,新建300平方米的人民活动中心,拓宽通村公路和停车场,新建中心村1000平方米的硬质化中心广场等,这些项目同样得到了村里在外经商能人们的支持。村党总支书记高翔说,这是“徐唐现象”的延续。
一河清水,树青草绿,仿古凉亭,栈道迂回,一座精致的小公园镶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老百姓办完事了可以到这里歇歇脚,成为老百姓的“会客厅”。这里过去曾是杂草一块丛生的废地,村里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把这里建成了微景点。高翔说:“你把老百姓作为家里人,老百姓才会把你当作家里人,这就是‘徐唐人家’的深刻内涵。”
村庄小河旁,一个刻有“24孝”图案的文化墙分外引人注目。村里利用这一传统文化的资源,把这里当作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地。
沿着大路向西,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高翔说,这座桥叫做雄黄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这一片是一片坟地,先民们为了避邪建了这座桥“镇”住风水。由于时间久远,桥身斑斑驳驳。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村里“修旧如旧”,成为一个景点。“我们小时候就是从这座桥上走来走去的,如果拆掉还真有点舍不得......”87岁的老大爷殷监悠悠地说道。
站在村南的小河边,一片美景呈现在眼前:清澈的河水中,倒映着排排民居;南岸的河坡上一片葱绿;依水的部分整理得平平整整。高翔说,用水泥驳岸,叫做“硬驳岸”,把河坡整理好叫做“软驳岸”。高翔说:“用文化提升村庄品位,是建设‘徐唐人家’的重要内容。”
在村的西边,有两幢房子分外引人注目:一幢是“幸福中心”,是专门给村民们办喜事用的。在戴南镇,老百姓有个什么喜事儿,不少人家都选择“办家宴”,搭个帐篷,摆上桌子,就热闹起来了,遇到阴雨天气通常是“一塌糊涂”。村里利用废弃的老敬老院,改建成“幸福中心”,村民们有个喜事可以提请申请免费提供场地。平日里,则成为村民们文化活动的中心,村舞蹈队经常为村民们演出节目。
近三年来,徐唐村完成新建和更新造林面积185亩,完善庄河绿化1.5公里,完善农田林网358亩,道路绿化1.2公里,新栽“四旁树”3100株。营造了近百个河边、庭院“微型景点”。村里获得了“江苏省绿美乡村”、“泰州市生态村”、“兴化市文明村”、“兴化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美丽乡村需要建设一批景点支撑,但决不能为了好看搭‘花架子’,建在老百姓心中的‘景点’更为重要,这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生活在生态、文化、自然的‘画面’中,这是‘徐唐人家’的根本点……”高翔如是说。
供稿 | 王晓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