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李博)“鼓楼边儿闪着琉璃光,人影婆娑晃过了红墙。角楼的燕子划过了车窗,阳光温暖把站牌照亮。坐在车厢一路转啊转,沿途的美好拧成线……”
7月22日,一首由北京公交职工作词、作曲、演唱的歌曲《5路》正式上线,5路驾驶员张陆休息时喜欢哼唱两句,“这首歌把我一路行驶的沿途风景都给唱出来了。”
当张陆坐进驾驶室,手握方向盘,立马从刚才放松的状态切换到工作模式。他驾驶的5路是北京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于1935年首次开通,到今年8月22日,将年满九旬。
如今的5路长约22公里,途经前门、天安门、景山、什刹海、鼓楼等著名景点,几乎与北京中轴线重合,有“龙脊线路”之美誉。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越来越多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人们乘坐公交车感受中轴线的文化魅力,5路也成为网红线路。
张陆驾驶5路车从菜户营桥场站出发,公交车转入前门东路后,车内乘客越来越多。山西游客马先生带着孩子从大栅栏站上车,一进车厢,他的目光立即被车内张贴的“中轴线景点介绍”所吸引。
“我们是专门来坐公交车游览中轴线的,5路途经前门、天安门、鼓楼等,这些中轴线上的重要景点都能欣赏到。”马先生看到,车厢里还配了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就能看视频、听讲解,了解更多与中轴线有关的知识。
为了能让乘客坐在车上慢慢欣赏中轴线每处景点,张陆把车速降低。在穿过长安街、绕过景山后,5路公交车再次回到中轴线上,沿地安门外大街向北行驶。
车辆即将经过万宁桥时,车厢自动语音播报系统开启了景点讲解:“万宁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中部,什刹海东岸,南北跨越于御河水道之上,是北京中轴线上最为古老的桥梁……”
5路公交车驶过万宁桥。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以前,张陆驾驶16米长的通道车,车辆又长又重。为最大程度保护古桥,5路主动“瘦身”,从“大车”换成了“小车”,50部车辆全部更换为12米长的新能源单机车,减轻了桥体的承重负担。
每天驾驶“龙脊公交”,让张陆有一种不一样的看中轴线的视角,“这几年中轴线沿线变化挺大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了。还有外国游客乘公交打卡中轴线,让我感到特别自豪。”张陆说。
中轴线不断向南北延伸,5路公交也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市民出行。线路先后向南延到菜户营,向北延至北土城公交场站,成为连接北京南北的重要纽带。
在5路北端终点站北土城站,很多乘客下车前往“鸟巢”“水立方”游玩,“这些景点都是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地标,看完古建筑再看看新地标,体验北京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真挺好的。”张陆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