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前段时间去吉林珲春旅行,这座边境小城的风情让我沉醉,而在珲春市区北部的一次偶然漫步,我被一座名为“灵宝寺”的建筑勾住了脚步。它就静静藏在文化路的一角,离热闹的欧亚延百购物中心很近,占据如此便利的位置,却像被时光遗忘了似的,透出一股说不出的神秘感。
走近之后才发现,这座寺庙规模着实不小,飞檐翘角的轮廓在阳光下很是气派,墙面看起来也不算陈旧,可朱红的大门却紧紧锁着,门楣上的漆色有些斑驳,门缝里隐约能瞥见院内的寂静,似乎不像还在使用的样子。这景象太矛盾了——崭新的外观与荒废的气息格格不入,反倒让我的好奇心更盛。
既然进不去,我便绕到旁边的龙泉公园,顺着上山的石阶慢慢走。山路旁草木葱郁,不时能听到鸟雀的叫声,可越靠近灵宝寺的外墙,周遭就越安静。走到一处不起眼的小铁门边时,我停住了脚步:门轴上积着薄薄的灰尘,旁边的石阶缝隙里长满了半尺高的杂草,有的甚至顺着墙根爬上了砖缝,显然是许久没人打理过了。风一吹过,草叶沙沙作响,更添了几分荒凉。
站在墙外望着这座沉默的寺庙,我心里满是疑惑:明明看起来挺新,怎么就成了这副萧条的模样?是我来的时间不对,赶上了闭门整修?还是有别的缘故?
后来翻了些资料,才知道这座看似普通的寺庙,背后藏着三百年的故事。当地人其实更习惯叫它“西大庙”,早在康熙五十三年(公园1714年)就已建成,算到今天,足有三百多个春秋。更让人惊讶的是,咸丰年间它还曾受过御赐的“万世人极”匾额,这在地方寺庙里可不多见,足见当年的兴盛。只可惜后来寺庙遭遇变故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则是2001年重建的。
一边是史料里记载的香火鼎盛,一边是眼前杂草丛生的紧闭山门,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很难想象,吉林珲春这座曾被百姓虔诚祭拜、受过皇家认可的古寺“灵宝寺”,如今竟落得这般冷冷清清。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也去过吉林珲春?对这座边境小城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你们是否也注意过市区北部的这座“灵宝寺”?它为何会变成现在这般荒芜,大门紧闭?除了我猜想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隐情?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自己的看法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