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排靠岸晃得慌,先站稳再拿手机,安全比拍照急哟!”盛夏七月的靖安县宝峰镇三号码头,民警正对着刚登岸的游客轻声提醒。
这是靖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景安行”宣传小分队的日常——跟着游客的脚步,把景区里的安全细节变成“悄悄话”,让山清水秀的旅途多一份踏实守护。
跟着动线走:让提醒“贴”着游客转
“景安行”的秘诀,在于跟着游客的行程“精准投喂”安全知识。从码头到景区,从停车场到岸边步道,小分队的脚步始终与游客动线同频。
在三号码头候船棚,登船前的10分钟成了安全宣讲的黄金时段。民警指着《景区安全出行手册》上的路线图,给自驾的游客划重点:“欧源景区的弯道比手册里的折痕还多,观景台能临时停车,但占了弯道就像在路中间摆了绊脚石。”
欧源避暑小镇的停车场出入口,是山路安全提醒的“固定岗”。看到自驾游客取行李,民警递过印着弯道示意图的宣传页:“雨后山路像抹了油,刹车距离比平时长半截,会车时提前鸣笛,别等对面来车了才踩刹车。”傍晚的象湖湾,夏令营学生的笑声沿着岸边散开。民警沿着步道巡逻,见几个孩子挤在观光车副驾晃腿,便笑着招手:“后排空间大,急刹车时碰不到座椅,坐过去更稳当。”看到学生探出身子拍晚霞,又轻声劝:“镜头里的晚霞跑不了,路边的观光车可得躲着点。”
贴着场景讲:使安全知识“活”起来
不同于刻板的标语宣传,“景安行”的提醒总带着温度。民警们把安全知识拆解成游客能懂的“身边事”,让每个提醒都有画面感。
在码头,他们说“竹排靠岸时别掏手机,掉水里捞起来可能就坏了”;在山路,他们说“时速60公里过弯,反应时间比眨眼睛还短”;对孩子,他们用“观光车刹车时,前排扶手会‘咬’手哦”这样的比喻。“以前看安全提示像读说明书,现在民警说的就像朋友提醒,记牢了!”刚听完讲解的游客王女士说。这种“场景化翻译”,让安全知识从纸面上跳出来,变成游客能感知、能记住的行动指南。
守着初心做:把“放心”种进旅途里
“景安行”是“跟着需求走,围着安全转”的工作理念。小分队每天跟着游客走上万步,不是为了完成宣传指标,而是要让安全意识跟着脚步走进游客心里。
他们会蹲在停车场观察车辆进出规律,把会车隐患点标在地图上;会记着竹排靠岸的晃动幅度,算好提醒的最佳时机;会留意孩子们喜欢在哪拍照,提前守在步道旁。这些细致的观察,让安全提醒总能“说到点子上”。
夕阳西下,象湖湾的草坪上,学生们围着民警看安全漫画,刚才被提醒过的孩子举着相机说:“警察叔叔,我拍了晚霞,也拍了您说的安全提示牌!”镜头里,晚霞染红了湖面,也映着民警被汗水浸湿的警服。
靖安的山水让人沉醉,而“景安行”就像这山水间的守护者,用一句句贴心的叮嘱、一个个细致的举动,把“安全”二字种进游客的旅途里。在这里,最美的风景不仅是绿水青山,还有那份被妥帖守护的安心。
来源:“宜春交警”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