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迎来一周年。这条全长7.8公里的“古都之脊”,在过去一年里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展示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承的重要窗口。天坛、景山和社稷坛作为中轴线上的遗产点,通过科技赋能加强文物保护、活化文物利用融入当代生活、推出科普研学丰富文化体验等举措,让这条承载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焕发时代新韵。
科技赋能,遗产保护注入新动力
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助力历史文化遗存的精细治理和科学保护,天坛公园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古建台账,完成圜丘建筑群数据可视化采集,实现中和韶乐非遗“数字永生”,并推进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中山公园开展社稷坛等15处明清建筑及构筑物测绘,完成神厨神库等5处建筑修整,开展棂星门文物监测,完成105件文物数字化高清拍摄及12件木器藏品修复。景山公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所有古建的三维建模及信息数字化存档,运用木质监测分析仪、探地雷达等设备定期为古建筑“体检”,依据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勘察方案与修缮建议。此外,景山园内所有石质文物信息均完成数字化采集,成功构建可追溯的“数字基因库”,在遗产保护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活化与利用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
活化利用,文创展览引爆热潮
天坛、中山、景山三家公园巧妙地融入公园的历史、气息、故事和美景,深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路径,深度融入中轴线元素,推出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天坛公园的天添如意、冬龙霁雪AR流沙冰箱贴、景山万春亭旋转冰箱贴、AR光影冰箱贴等爆款迭出。过去一年,仅冰箱贴领域,天坛公园就上新了50余款中轴线建筑系列文创产品,年销量突破15万件。天坛福饮、中山来今雨轩、景山澄茶文创茶饮、山右里咖啡等文创空间成为网红打卡地,使得中轴文化元素在鲜活的公园场景中被更多人感知,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日常。
此外,依托中轴线历史和文化,天坛公园举办天坛公园举办北京第四十三届菊花展、第四十四届月季花展;中山公园推出“来今雨轩讲堂”文化品牌,利用腾退空间精心打造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展等文化展览;景山公园举办以掐丝珐琅、非遗、雕塑等为主题的16项高品质展览,同比增长近八成,成为重要文化展示窗口。
研学科普,沉浸式感受中轴线文化
围绕中轴线主题,天坛、中山、景山三家公园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作为第14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专场之一,天坛公园以“中轴线上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依托公园古建、古树和观鸟等进行科普。在春节、五一等假期,组织科普研学活动,以讲座和现场体验的方式科普中轴线上的礼乐文化,带领游客认识传统建筑,绘制旋子彩画纹饰,领略中国古建筑彩画之美。中山公园开展中轴线主题科普活动23场,推出“中山论学”“中山风物”等线上科普活动;景山公园举办中轴线主题科普活动24场,内容涵盖景山历史文化、古建筑屋顶结构、古树观察实践等多个领域。这些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市民游客在互动中感悟中轴线文化的精髓。
(总台记者 王胜东 赵学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