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玩意?贵州已经被外地游客给‘攻占’了?”
估计所有贵州人都没想到,仅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夏天,怎么一眨眼就来了这么多外地游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今年夏天实在是太热了,而贵州作为全国少有的避暑胜地,自然是暑期旅游的最佳之选。
只是没想到,游客们对于贵州实在是太“热情”了!
放眼望去,山是原来的山,但人头早就布满了你能想象到的一切角落。
有贵州当地人抱怨道,因为外地游客太多,出门打个出租车都要等上一两个小时。
也有贵州的网友调侃说,一夜之间他们的“贵州”就成了别人的“贵州”?
果然不愧是避暑胜地啊,这一下,贵州文旅真的是给赢麻了啊。
01
先来看一下黔灵山,这一避暑网红圣地,原本大家都想着在青山绿水间来一次心灵的治愈。
结果呢?“往上看是山,往下看是人,回头看还是人。”
有些网友说:“我连山石上的青苔都没看到,全给游客们的身影给挡住了。”
更夸张的是,那些慕名前来的各地游客,不但没有因为拥挤而大失所望,反而纷纷拍照打卡,
看起来兴致很高,和这熙熙攘攘的人潮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和谐。
而黔灵山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这里的猕猴很多,但是在呜呜泱泱一大片的人海威势下,也都吓得钻进了树林。
而黄果树瀑布呢?表面上还是那个号称“中国最大瀑布”的景点,但实际上,如今能否看到瀑布,还要看你的运气好不好。
桥上、栈道上、石台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游客,甚至有种山间“闹市”的既视感。
石桥本是景区的点缀,但现在几乎变成了超载的战场,河边不堪重负的小石桥,感觉都在默默喊救命。
有的人好不容易在山里兜兜转转一圈,想着下山吃点贵州的地道小吃。
到了夜市,结果连“吃个洋芋粑粑”都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无论是烧烤摊还是小吃摊,排队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稍微走快点,就会直接被人流推进下一个街角。
不少在现场的游客纷纷发出了灵魂拷问:“和这群人拼意识拼体力抢吃的,还不如回家泡碗方便面算了吧。”
02
其实,不是只有贵州这样,整个中国的各个热门景点,这个暑假真没有一个能幸免。
就比如广西的桂林,也是一大旅游胜地,但如今漓江堵船的画面,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船队排成长龙,宛如“蜗牛在河上竞速”。
导游们一脸无奈地带着游客在船上欣赏风景,却在内心一万头野马奔腾,虽然这小船跑的慢,但也不能这么慢啊。
而杭州西湖这一边也不遑多让,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人挤人,而是连桥都快挤塌了的节奏。
雷峰塔那边,还有人打趣:“别说白蛇来了没机会现身了,就算真的出来,也得提前预约才能出来。”
甚至连一向安静的敦煌沙漠,也人潮涌动,几公里排起的游客,让沙漠显得一点都不荒凉,骆驼都得喘口气才能继续“载人”。
来到上海,孩子们最爱的迪士尼乐园,如今也变成了“排长队五分钟转一次马”,花园里的米奇都被淹没在人海里。
有人打趣说:“米奇甚至还可以自由走动,总比我排队四小时体验五分钟游乐项目爽得多。”
北京的故宫,同样用盛况证明了什么叫“全国游客集体脱水大会”。
四十度的高温下,许多人还在大门外排队,售票窗口和安检连成一片,队伍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蛇。
孩子们边走边哭,一些家长看着中暑严重的孩子,也只能默默排队,让任何一辆小救护车及时“下班”成了奢望。
03
这场全国旅游的盛况,不仅让大家身心疲惫,也用各种意外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就比如在7月30号,贵州习水的一个景区里,一名游客在玩水上项目的时候,不慎落水身亡。
本来其实还有的救,但因为没有佩戴安全装备,导致被救起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再比如,在五台山景区里,一位游客爬山的路途中,突然猝死,原因就是他又心脏病史,因为天气炎热,运动量大才病发。
这些事件让许多关注新闻的网友心痛不已:原本是去寻找开心与放松的,却没料到成了生命的遗憾。
这也是一个提醒:每年游客大军涌入各大景区,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体验美好景色。
但实际上,旅行应当是愉快减压的选择,而不是冒着酷暑挑战自己免疫力和耐力的“战斗模式”。
更何况,随着人流量的激增,各种隐患也随之上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旅游可以带来快乐和记忆,但别忘了健康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每一次出门前,不仅要提前规划路线,还要做好防暑、防意外的准备。
比如如果要去山区或野外,务必了解可能的野生动植物环境,并随身携带应急药品。
而高温天气下,合理分配体力,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酷暑暴晒中,更是基本防线。
而对于那些依然计划在今年暑假去“人堆”里探险的小伙伴,避暑或许是一种幻想,但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手机充电器、甚至随身小风扇。
这些才是在旅游版“求生”大赛的核心技能包。
旅游本是快乐的代名词,再热的节奏也不能牺牲掉最重要的东西,你自己才是旅行意义的最终归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