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一天,海南乐东县保国农场的一位干部,在雨后的下午偶然望向对面的山头,竟惊讶地发现,那山峰酷似毛泽东主席仰卧的身影。
他以为自己眼花,可定睛再看,那形象愈发清晰逼真。他急忙叫出家人一同观看,大家纷纷称奇。随后,农场干部将此事报告给农场领导,这一发现得到了高度重视。
这座原本名为“保国山”的山峰,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毛公山。毛公山位于保国农场东侧,呈东北-西南走势,峰群突兀,绵延约4公里。它海拔630米,相对高度320米,从“头部”到“胸部”长度近1000米,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
毛公山的“头部”尤为形象,一块硕大的花岗岩石托起了这一神奇景象,“头”长185米,宽56米。额头是突出的巨石,“眼睛”“眉毛”“下巴”等皆由露出地面的岩石构成,凹凸分明,栩栩如生。一片野生树林恰似主席的头发,潇洒飘逸,而十几棵树木更是巧妙地聚集在“脸部”,正处于主席那标志性小痣的位置。更神奇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一只眼睛处有一股清泉流出,常年不绝,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灵动之笔。
此外,毛公山周围的地名也充满了时代色彩,东面有“东方红”村,寓意着太阳升起,西北面有“解放”村,象征着人民翻身得解放,南面有“从共”村和“抗美”村,体现了跟随共产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而旁边的保卡山,海南话谐音“宝塔山”,海拔834.1米,与中央警卫部队番号8341一致,这般巧合,令人称奇不已。
毛公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还因诸多神奇的故事而充满了神秘色彩。
1993年10月28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央的多名老艺术家阮若珊、田华、刘秉义等来到保国农场义演。演出当天,起初晴空万里,然而下午4点15分左右,乌云开始聚集,笼罩了整个广场,而此时毛公山上仍烈日炎炎。当“毛泽东主席”的饰演者赵广彬上台问候“同志们好!”时,天空竟飘起了细雨。待演出结束,观众离场后,场内瞬间大雨倾盆,场外却依旧天朗气清。人们纷纷感叹,这是主席感受到了大家的纪念之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995年6月11日,毛公山敬拜堂内的香烛和烛架被人搬走,到了晚上,2000多只黑色蝴蝶涌入敬拜堂。它们在烛台上飞舞,时高时低,仿佛有着某种秩序,这一奇特景象持续了7天之久才结束。自然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天气反常所致,而游客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蝶恋毛公”的深情之举。
多年来,毛公山成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许多相关活动在此举行。2006年12月26日,“海南毛公山演唱会暨红色文化书画古玩收藏精品展”在毛公山下隆重举行,以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3周年。毛泽东主席的亲属王景清、刘松林、毛小青等亲临现场,还与大家一同高唱《东方红》。演出当天,著名歌唱家邓玉华、才旦卓玛等云集,近3万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官兵战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看,场面十分壮观。
毛泽东主席的家人对毛公山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毛主席的女婿孔令华曾多次来到毛公山,每次见到那酷似岳父的自然景观,他都激动不已,甚至落泪下跪。他对毛公山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充满期望,希望能让红色记忆在此传承发扬。1993年7月25日,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也来到毛公山瞻仰。当亲眼看到那座山峰时,李讷激动地连连感叹:“太像了!太像我爸爸的形象。”。
毛公山的神奇景观和深远意义,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海南省政府组织42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确认此景观酷似毛泽东主席。同年11月,国家环保局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保护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为了更好地展现毛公山的魅力,保国农场对其进行了开发,投入250万元打造了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旅游瞻仰区。景区内,东部的“毛公山敬拜堂”古朴典雅,安置着主席的半身铜像,西部的瞻仰台仿天安门城楼而建,庄严肃穆,南部的宣传红墙和艺术长廊,展示着主席的生平事迹和文人墨客的题词,北面有高大的主席石雕,中央则是64米高的纪念碑,周围凉亭长廊、茶坊等布局合理,相映成趣。2020年4月30日,毛公山景区获授国家2A级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了乐东红色旅游的热门之地。
毛公山的存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人民对毛泽东主席深切怀念的体现。毛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功绩如巍峨高山,永载史册。
毛公山自然景观的开发,让人们有了一个寄托思念、缅怀伟人的好去处,也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每当人们来到毛公山,瞻仰那酷似主席的山峰,仿佛能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久久回荡,生生不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