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安龙招堤荷花绽放,比荷花更“热”的,是劲刮的“民族风”。
7月25日至27日,“加油之旅·荷您同行”文旅活动开幕式期间,一场以民族服饰为媒的“文化赶集”在招堤荷畔上演,吸引游客因“赏花”而“赶集”,为“入景”而“购衣”,演绎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
荷花池畔,当绣娘化身民族服饰摊主,文旅融合会催生出一门好生意吗?
绣娘相约出摊
“烟火气”与“秩序感”并存
7月25日一大早,在招堤景区内外各道路排满了大大小小的摊位,其中不同年龄段的百余名布依族、苗族绣娘共同组成了百花齐放的“文化集市”,揽客的吆喝声,欢聚的谈笑声,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其中。
册亨绣娘韦边翠摆摊,喜滋滋地为市民游客展示服饰。(图/祝庆庆)
册亨绣娘韦边翠与丈夫已经是第五年“赴花约”。今年,两人带着逾千件精心制作的布依族传统服饰而来,既有传统款短衣长裙套装,也有融入蓝染等工艺的头饰、围腰、饰品等商品,设计精美、色彩绚丽、物美价廉的货品吸引市民游客争相试衣购买。
“安龙活动人气旺,以前搞活动,一天营收轻松过万元呢。”韦边翠望着摊位里排起的长队,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为了赶制民族服装大家的缝纫机都要“踩冒烟了”,“大人小孩都喜欢穿民族服饰,说‘这样赏花赶集才有味道’。”
市民游客在摊位挑选心仪服饰。(图/祝庆庆)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摊主,夫妻俩明显感觉到,“今年涌入摆摊的基本都是册亨绣娘,而且年轻绣娘越来越多了。”
“听说搞活动我们就赶紧约起来摆摊,能安心踏实做生意是因为交通方便,招堤风景越来越美又四通八达,摊位管理也规范,而且布依族服饰是国家级非遗,册亨有500多家工坊做衣服,还上过世界t台,品质好呢!”在他们看来,人气旺还因小摊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在提升节庆活跃度的同时,也让流连于集市的民众满足与愉悦。
“只要能摆摊,我们还要来!”韦边翠说。
民族服饰融入日常
青年有自信
货比三家后,游客陈晓琳又跑回册亨绣娘王珍的摊位,把棚子里的服饰试了个遍,买了4件衣服作为伴手礼带回家。她的“心头好”是王珍设计的“珍吉利荷韵”,将布依族工艺与荷花元素结合,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剪裁。
王珍设计的夏季新款服饰。(图/钱星星)
“穿这套衣服拍照,朋友圈都问我要链接!”陈晓琳身着“珍吉利荷韵”,在荷塘边摆出各种姿势,从“赏花客”秒变“文化体验官”,“穿上黔西南精美的服饰拍照‘打卡’真有氛围感,让我能更好体验当地生活。”
收到了不少游客的赞赏,审美受到肯定,王珍很有满足感。
“没想到新款成爆款,前后卖了200多件,都卖断码了,我马上补货再多摆一天!”王珍边整理边说,“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很开心,这也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迎来一批又一批客人,王珍把产品展示给顾客,同时为公司和实体店引流,忙得不亦乐乎,出摊也带给她新思考,“虽然我很多想法还在尝试阶段,但我会努力提升,找准客户群体,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我们的创意服饰。”
有形的服饰背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
王永波展示自己的民族服饰。(图/钱星星)
“我们的服饰很美,和景色相得益彰。”在招堤景区,安龙苗族青年王永波手持荷花展示家人为其制作的盛装,表达自己对家乡、服饰文化、传统文化的支持理解。
在他看来,今年的荷花季文旅活动就是“我型我秀”的舞台,民族服饰是“时髦单品”,能彰显自信与风采。
“民族服饰不仅是故事,还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媒体人李竹的感叹,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在招堤景区,李竹陪着前来的朋友试穿了布依族服饰,更借着服装大方分享安龙的历史人文故事,“服饰是我们交流的媒介,看得出他们特别感兴趣,还主动问衣服的历史、图案的寓意,希望更多了解安龙。”
在黔西南工作后,李竹穿民族服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除了工作,聚会聚餐、旅行过节等都会穿。“我会把买的民族服饰分成两类,一种是比较华丽的、传统的,参加重要节日的时候穿,仪式感很强。另一类是有民族元素的改良服饰或是饰品,我和家人都会在日常穿戴。”李竹说,身边的朋友通常都有民族服饰,会以服饰为载体探索传统文化,发现文化之美,宣传家乡之美。
如今,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家乡情感、服饰文化、传统文化带入更多人的视野。
以活动引客流
以文化聚人气
“民族风”热,记录着流动的人文风采,靠的不仅是文化底蕴,还有安龙文旅融合的精心设计——通过场景化、体验化的设计,将游客从“匆匆过客”转变为“深度参与者”:白天,赏花、民族风情大巡游,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化交流、交融场景,让文化“动”起来;夜晚,灯展光影投射在荷塘,精美的布依族、苗族“灯姐”成为引流点,让文化“亮”起来;依托招堤景区设置文化摊位、传统服饰旅拍服务、非遗手作体验商铺,游客租一套服饰漫步荷塘,学一句布依语与绣娘对话,动手体验扎染、蜡染,让文化“火”起来。
文旅活动带来的效应有目共睹,招堤的各个角落都藏着惊喜,让摄影师举着相机直呼“根本拍不完”,感叹不枉此行。
如今的安龙招堤已成为“本地人爱到,外地人必到”的旅游景区和城市公园之一,带动安龙文旅经济铆足了势头。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90.62万人次、增长8.32%;旅游收入27.13亿元、增长8.3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082.2万元、增长11.1%。
抢抓荷花季的夏季旅游黄金期,安龙还将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举行大型民族歌舞剧、“金字塔”笔会、美食节、汽车展、主题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为游客送上一场跨越三个月的文旅活动盛宴,希望以活动引客流,以文化聚人气,有力促进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共赢。
三天“赶集”结束,绣娘们的摊位虽已撤,但荷塘边的“流动风景”仍在延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星星 祝庆庆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编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