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打造的“晋享清凉·活力一夏”暑期系列活动,以五大主题35条精品线路为载体,为全国游客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纵深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从大同云冈石窟的千年微笑到太行山巅的红色记忆,从梁思成测绘过的唐代木构到蜿蜒壮美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构建起一个立体多元的山西文旅新图景,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行走中触摸华夏文明的脉搏,在体验中感受三晋大地的独特魅力。
20窟大佛前游人如织
在“晋享清凉·活力一夏”主题下,三条特色避暑线路各具韵味。从大同到五台山的寻古纳凉之旅,让游客在云冈石窟的佛国世界与五台山的清凉圣境中,感受佛教艺术与自然灵性的完美融合;以阳泉为起点的云端乘凉路线,则带领游客穿越太行山腹地,在海拔1600米的空中草原体验“手可摘星辰”的意境;而晋城到云丘山的山水康养线路,则打造出集生态观光与中医养生于一体的度假体验。这三条线路精准把握暑期市场需求,将山西独特的气候优势与人文资源创造性结合,为炎炎夏日提供了一份沁人心脾的清凉方案。
偏关老牛湾景区
研学旅行作为深度文化体验的重要形式,在此次活动中大放异彩。十条“行走的华夏课堂”线路构建起完整的文化认知体系:运城至东湖醋园的文明考古线生动展现山西人民的智慧结晶;晋商智慧线通过票号建筑与彩塑艺术,解码商业文明的独特基因;民族融合线则借助边塞关隘与黄河景观,讲述多元文化的交融故事。特别设计的古建奇迹线路,从长治观音堂到晋城博物馆,将散落在太行山间的建筑瑰宝串联成线,使斗拱飞檐不再是冰冷的木构件,而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教科书。这些研学线路突破传统旅游的浅表性,通过互动体验、课题研究等创新形式,让山西真正成为移动的文明课堂。
“重走梁林路”系列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学术IP,六条精心设计的线路完整再现了当年营造学社的考察轨迹。在“天下大同”线上,游客手持梁思成手绘稿,对比实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精密构造;“晋中纪行”从太原晋祠到平遥镇国寺,通过万佛殿的千年木构,理解《营造法式》的实物例证。每条线路都配备专业讲解员,并复原了当年测绘工具,游客可以亲手操作经纬仪测量古建收分,这种沉浸式学术体验,让文化遗产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深度。
虹梯关挂壁公路
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为山西自驾游开启了全新纪元。黄河一号公路沿线的老牛湾至碛口段,将黄土高原的雄浑与晋商水旱码头的繁华并置呈现;长城一号公路上的雁门关至杀虎口线路,让自驾者在烽燧相望的边塞古道中,感受“出塞入塞”的历史回响;而太行一号公路的虹梯关挂壁路段,则以惊险刺激的驾驶体验,诠释着当代愚公精神的生动实践。这些公路不仅是交通通道,更是文化廊道,沿途设置的观景平台犹如历史驿站,配套的“公路护照”打卡系统,将地理坐标转化为文化记忆点,使自驾过程成为解读山西的流动盛宴。
红色旅游作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十条经典线路构建起完整的革命历史叙事。烽火太行线串联起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与黄崖洞兵工厂,通过军事拓展训练重现当年抗战场景;英雄吕梁线路以蔡家崖晋绥边区纪念馆为核心,结合扶贫示范村宋家沟的今昔对比,展现革命老区的时代变迁;而“走向胜利”线路则沿着党中央转战陕北的路径,在临县碛口等渡口遗址,讲述战略大转移的惊心动魄。这些线路突破传统展陈方式,运用VR技术复原重要历史时刻,邀请老战士后代现场讲述,让红色记忆真正可感可知。
2025年的这个夏天,山西以五大主题35条线路为经纬,编织出一张覆盖三晋大地的文化地图。这既是一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从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到晋商文化的创意转化,从古建学术研究的大众普及到红色基因的现代表达,山西正通过旅游这一现代生活方式,将沉睡的文物转化为可亲近的生活体验,将厚重的历史升华为可感知的精神滋养。这不仅是一次暑期旅游活动,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山西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智慧和责任担当。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廉政中国》山西频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