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当李白的狂歌穿透邯郸道的暮色,黄金楼前的红绸垂幔在晚风中翻飞,两千年前的海誓山盟与现代邯郸的烟火气息在此刻交织。
近日,由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情景剧《黄金诺·山海盟》惊艳亮相。该剧以脍炙人口的“金屋藏娇”历史典故为蓝本,巧妙融合汉代宫廷场景与现代文旅体验,创新演绎汉武帝刘彻与陈皇后阿娇的传奇情缘。
随着帷幕轻启,观众可看少年天子如何用“泥塑金屋”许下纯真誓言,又如何在现代语境下被“群嘲”反思;看长门幽怨的陈皇后,如何穿越归来,在故乡的烟火市井中化身“婚恋顾问”,笑谈古今婚恋观。
这个夏天,邯郸道的风正吹过两千年前的承诺。这场跨越千年的奔赴,藏在《黄金诺・山海盟》的帷幕之后,正等你亲手揭开。
A 台前
古老诺言的现代演绎
黄金楼前,红绸垂幔间,龙凤烛火摇曳生姿。第一幕的洞房场景,瞬间将观众拉回少年刘彻与阿娇的初识年华。饰演刘彻的李松岩手捧泥塑小屋,反复吟诵“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稚拙的道具与古老的誓言交相辉映,为史书中的“金屋藏娇”平添了几分童真的暖意。
舞台上,刘彻与阿娇在洞房追忆年少趣事——塞纸条、赠饴糖、挥竹竿驱野猪……这些编剧从史书缝隙中精心“打捞”出的细碎日常,悄然解构了冰冷的“政治联姻”,将其重塑为一个充满烟火气的青梅竹马故事。
尤为动容的是阿娇那句掷地有声的剖白:“我要的从来不是什么金屋。”话音未落,刘彻捧出象征纯情的竹蜻蜓,笨拙地令其旋转——此刻,少年帝王卸下冠冕,唯余一颗赤诚初心。
烛光渐隐,光影流转间,时空骤然交错。司马相如与李白竟“跨时空”相聚于黄金楼前,一场千年诗坛的巅峰对话就此上演!司马相如抚须长叹“金屋诺成千古憾”,李白却仰天灌酒,豪迈回应:“不如看黄金楼现场版!”古今咏叹,相映成趣。剧中一句“转发剧目抽金屋手办”的妙语,又将观众瞬间拉回当下。
时空的魔方继续翻转——第三幕:阿娇摇身一变,竟成为黄金楼“首席红娘”!汉代皇后与现代店长的身份转换令人拍案叫绝。正当她兴致勃勃地指导一对小情侣签下妙趣横生的“带妹上分保证书”时,更大的“惊喜”降临——馆陶公主赫然穿越至黄金楼文创店!
眼见女儿身着汉元素制服“抛头露面”,她惊愕万分,“堂堂大汉皇后岂可如此?”而当阿娇推行现代婚恋规则时,馆陶公主忍不住高呼促销口号:“若三年内成婚,返还双倍定金!”古今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引爆全场笑声。剧中设计的“分手须背邯郸十大成语”互动环节,更巧妙地将“黄粱美梦”“邯郸学步”等成语典故无缝融入现代情境。
笑声未歇,余韵犹在,一场别开生面的“绣球招亲”适时拉开帷幕,将这份跨越时空的互动狂欢推向顶点!幸运观众接住绣球登上舞台,亲身参与精心设计的邯郸成语问答、黄粱米饭造句等互动环节,沉浸式体验剧中世界。剧中倡导的不问存款、不查族谱、不问过往的“三不原则”,与馆陶公主代表的“查户口式”相亲形成辛辣对比,引发观众对现代婚恋观的深度共鸣与思考。
更令人捧腹的“彩蛋”紧随其后——刘彻扛着糖葫芦风风火火地冲上台大喊“娇娇”,并以“家暴式踹台”的夸张喜剧效果将全场欢乐推向顶点!最终,漫天飞舞的喜糖与“愿得一心人”的金箔交织飘落,为这场古今对话画上圆满句点。
B 场外
文旅融合的“留客之道”
“这次咱还接着演李白?”彩排间隙,眼尖的游客瞅见换上古装的演员张少伟,兴奋地追问。旁边的游客也凑过来:“这次又增加了什么新角色?”此起彼伏的问询声,印证着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文旅创新的成功——观众早已对这里的沉浸式体验产生了深厚期待。
事实上,面对持续攀升的文旅热度,当地深谙“留客之道”远不止于视觉盛宴。“旅游景区光好看是单薄的,没后劲儿。得把咱自己厚墩墩的文化和历史揉进去、活起来,游客才愿意慢下来,住下来,品出味儿来。”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贾海波的话,道出了创作的初心。
在《李白穿越邯郸道》《屈原端午道邯郸》等沉浸式情景剧体验成功后,创作团队深挖本地故事,将目光投向“金屋藏娇”的典故。而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的黄金楼,恰是演绎这一故事的天然舞台,《黄金诺・山海盟》由此应运而生。
该剧的创新之处,在于独特的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它并非简单堆砌文化符号,而是将邯郸的成语典故、非遗技艺和地方美食如南沿村拉面、永年广府酥鱼等内容有机串联,编织成一条可游、可赏、可品、可感的立体文化体验链。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走着瞧、动手玩、张嘴尝、用心品,实实在在触摸历史的温度,咂摸文化的醇香。
而驱动这一切的灵魂,则是剧目所传达的思想精髓。正如贾海波所言:“既不能脱离‘金屋贮之’的历史骨架,又要让千年后的观众看懂阿娇的痛与醒。”为此,创作团队历经反复淬炼,最终选择以“喜剧糖衣”包裹“悲剧内核”——让刘彻与阿娇的古老传奇,既承载着史册的厚重沧桑,更绽放出面向现代的蓬勃生命力与反思价值。
“贯穿始终的‘真心比金贵’主题,正是剧目直抵人心的灵魂所在。”贾海波表示,“它于物质丰盈的当下,呼唤那份超越浮华的真挚情感与千金一诺的诚信精神。我们相信,这份源自历史深处的叩问与温暖,会为游客带来更深度的沉浸体验与直击心灵的情感共鸣。”
C 幕后
古今熔铸的创作巧思
预演两次,即便线下好评如潮,16位演员仍不敢松懈,为接下来的常规演出反复打磨。排练场一角,1998年出生的演员杨嘉鑫正对着镜子揣摩眼神。为演好从皇后到黄金楼店长的阿娇,她不仅钻研史料,还泡在邯郸道的文创店里,观察店主如何与客人周旋。
“您瞧,‘踹刘彻下台’这处——”她指着剧本比划,“脚要带点泼辣劲儿,眼睛里却得藏着对‘金屋诺言’的最后一丝宠溺,那是爱恨交织的劲儿。”话音刚落,她又换上爽朗笑意,模仿现代店长招呼客人的模样,“这转身得脆,就像阿娇说‘宁当销冠不当怨妇’时的利落,千年的憋屈都得在这一转身里痛快地甩出来。”
主创们深知,这出戏的魂魄,深藏于阿娇的蜕变轨迹之中。当她从“金屋”的囚笼走到“黄金楼”的柜台,从“被贮之”的皇后变成“掌人生”的店长,那句“宁可当黄金楼销冠,不做长门宫怨妇”的呐喊,便成了跨越千年的女性独立宣言——“金屋藏娇”不再仅是帝王轶事,而是一面映照女性从依附走向自主的千年明镜。
与此同时,道具组的工作间同样忙碌。一边,绣着“黄金楼”字样的现代围裙刚熨烫平整,与古朴的青铜酒樽并排摆放。另一边,手中的曲裾深衣,里子却缝着弹性面料,方便演员做现代动作。海贝、饴糖等道具,更是从史料中“考据”而来,既还原历史细节,又与现代场景自然相融。
赋予全剧叙事骨架的旁白录音,同样经过数十次打磨。旁白演员的声音温润中带着穿透力,在洞房花烛时透着炽热,于宫斗冷寂处转成凄寒,到了现代重生的篇章又陡然明亮——这声音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三千年的悲欢,让观众在时空穿梭中,实实在在地掂量出“诺言”二字的千钧重量。
不知不觉间,排练场的钟摆晃过黄昏,杨嘉鑫再次站上舞台中央。凤冠与围裙在她身上交替,古老的誓言与现代的宣言在台词里碰撞出火花。当旁白那句“好戏开场”透过音响传来,整个团队明白:这场关于真心与诺言的古今对话,即将在邯郸道的街头,与万千游客撞个满怀。而那些沉睡于典籍中的情思,也终将被唤醒,邀每一位旅人,共同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黄金诺言”。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文 范文平 郝群英/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