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留白”到“泼墨”,一河新绿,把夏夜的笑声都染上了青草味儿。今夏,敦煌人发现,家门口的党河风情线悄悄“换了皮肤”——草坪成毯、花境成链,西岸不再黯淡,南段不再稀疏。敦煌用一场98.68万元的“微整形”,让1.6万平方米的绿意在党河风情线一寸寸铺展,也让市民的幸福感在河岸线上触手可及。
傍晚,暑气渐退,党河风情线西岸热闹起来,有人忙着打乒乓球,有人抱起乐器开小型演唱会,更多的是一家老小慢悠悠散步、遛娃、遛狗。河风里混着笑声,夏夜的惬意全写在脸上。
市民尚淑娥说:“党河风情线的风景特别优美,绿化也搞得特别好,每天早晨起来在这边散步、转转、遛娃都特别好。”
市民张丽玲说:“风情线的绿化现在做得特别到位,绿树成荫,花草点缀,走在里面特别舒服,既能观看沿途的风景,又能感受自然的清新,简直是散步放松的绝佳之处。”
今年3月15日,投资98.68万元的党河风情线提升改造项目开工,项目总面积1.6万平方米,先清除退化草坪,保留并移栽长势良好的原有植物,再按“高密度、大体量”模式补植乔木、灌木及花卉共11.45万株。截至4月30日,新引进的牡丹、芍药、紫玉兰等驯化品种首次在敦煌集中落地;金叶白蜡、丁香、月季、马鞭草等乡土树种则与新品错落搭配,形成“乔—灌—花”复层景观。由此,风情线长期存在的“西岸逊于东岸、南段弱于北段”的绿化短板得以扭转,两岸整体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市民葛东民说:“今年市上对风情线加大了投入,树和花都栽得好,风景优美,河里面的水也清粼粼的,我们老年人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在这边唱歌、跳舞,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光彩,心情也愉悦。”
绿地不见土,处处见花境。这句话如今被写进了党河风情线的每一寸肌理——草坪如茵,不露裸土;花境成链,四季有景。西岸补齐,南段提亮,昔日“短板”转身“长板”。如今,一条风情线,半部敦煌绿;白昼,花影摇曳;夜晚,灯河映水。人在岸上走,船在画中行——党河,终于把“风情”二字写进了每一片叶脉、每一道涟漪。
来源:掌上敦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