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入境游的升温,如何将“入境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东城区作为首都文化“金名片”的核心承载区,正以“故宫以东”品牌升级为引擎,探索“入境游2.0”的实践路径。
暑期的东城,宫墙柳浪绿意翻涌,胡同槐荫蝉鸣流淌。从恢弘的紫禁城到庄严的雍和宫,从烟火升腾的簋街到曲径通幽的五道营胡同——北京东城,正以古今交响、东西兼容的实力“京”彩圈粉大批入境游客。

深化文旅体验供给
引客、留客“入圈”
清晨,俄罗斯游客米哈伊尔一家早早来到故宫。戴上自助讲解器,清晰的俄语解说随即响起,为他们讲述太和殿的历史。不远处,一位英文讲解员正被一群英国学生围着,讲解着殿顶脊兽的文化含义。这种深入的文化体验不仅限于故宫。在天坛、钟鼓楼、永定门城楼等北京中轴线遗产点位,精彩的双语展览和文艺活动锚定了入境游客体验需求,优化的中英文标识和解说系统正为他们提供着便利。


天坛公园的长廊旁,几位金发碧眼的游客正兴致勃勃地跟着一位北京大爷比画着太极拳的起手式。晨光中,一推一收间,是跨越语言的生活对话。一路向南,天坛南门旁的亿兆汉服体验店内,泰国游客黄笑笑和妹妹正兴致勃勃地挑选汉服,店员熟练地为她盘发、佩戴发簪。“我很喜欢中国和这里的服饰。”黄笑笑在社交平台分享道。体验馆张经理介绍,今年夏天以来,来店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多,唐制、宋制、明制等不同风格的汉服受到不少外籍年轻游客的喜欢。店内所提供的发型妆造一站式服务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氛围。这些短暂而真实的“入圈”时刻,让东城的景点变为入境游客可触摸、可参与、可共享的生活空间。


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达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凭借丰富的名胜古迹资源,东城区成为众多入境游客在京游览的热门目的地。

优化跨境便捷服务
畅行、畅游“通关”
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的闸机口,日本游客佐藤纪子轻刷手中的Visa卡,“滴”声清脆,闸门应声而开。“像回家一样自然!”她笑着感叹。无需翻找零钱或研究陌生的App,一张熟悉的卡片便打通了畅游东城的“任督二脉”,让国际脚步与城市节奏无缝衔接。

地铁站内的联合货币兑换点,则像一个微缩的“国际金融驿站”。法国背包客皮埃尔刚走出人流,便在此轻松将欧元换成崭新的人民币。“连买矿泉水的零钱都准备好了!”他展示着手中的小面额纸币,笑容里满是轻松。这个位于黄金商圈核心地铁站内的货币站点能即时兑换40种外币,还提供线上预约、零钱定制兑换等服务,精准抚平了境外游客初来乍到的支付焦虑。


几步之遥,王府中环退税点是北京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之一,入境游客带着身份证件、退税申请单、发票、信用卡和17天内从北京离境口岸离境的证明,即可在此享受“全城退税、一点通办、即买即退”的便捷服务。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东城区集中退付点已累计办理集中退付业务42笔,退税消费额累计168万元,有效激活境外游客消费潜力。

境外游客在探索东城时感受到的这份支付“丝滑”体验,只是便捷服务的一环;与此同时,一份新颖时尚的“北京东城国际版出行指南”也已通过互联网送达他们手中。今年4月30日,东城文旅联合携程旅行打造的“故宫以东(The Heart of Beijing)”专题页正式上线携程Trip.com海外网站,它从吃、住、行、玩等入境游客出行关注的重点内容展开,帮助其获取攻略、预订产品、一键导航。该专区的推出,标志着东城区将便捷服务延伸至游客的行前决策链,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精准种草东城魅力的重要数字枢纽。截至目前,该专题页浏览量已突破500万人次。
此外,作为旅途中的重要驿站,东城区的酒店也在积极提升国际接待能力。为提升入境游客体验,东城区精心推出“12(酒店)+1(中轴线)”英文折页,串联东城40余处文商旅点位,为酒店入境客人精准推送周边消费资源。以金宝街的励骏酒店为例,2025年第二季度,酒店入住人数中入境游客(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比达到48%,同比增长220%。在此背景下,酒店针对国际宾客需求进行了多维度升级:不仅增聘精通多语种的外籍员工减少沟通壁垒,更结合酒店客群结构,在菜单中融入俄语选项;尊重国际游客的分餐文化,精心推出菜品丰富、分量适宜的个人化菜单;同时,敏锐捕捉国际游客偏爱户外用餐的喜好,借助东城区推出“微风露台计划”的契机,积极拓延露台与花园的舒适空间,并贴心配置小夜灯与驱蚊设施以提升夜晚氛围。

突出城市混搭魅力
解锁、玩转“北京范儿”
当科技发烧友马克站在小米之家汽车旗舰店宽阔的展厅内,近距离感受着新能源汽车流线型的车身设计与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座舱;几街之隔,华为新概念店的叠术建筑设计和智慧出行场景展陈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种冲击,远不止于科技。拐进安静的胡同,一场更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澳洲护肤品牌Aēsop的全球首家四合院旗舰店悄然坐落于此。极简的混凝土空间与中式红墙绿瓦形成大胆对话,东方禅意与西方极简美学在此无声交融。国际品牌的独特在地化表达,正源源不断地吸引着追求独特体验的国际客群,为东城区商圈注入澎湃的混搭魅力。


“来之前,我以为北京只有红墙绿瓦的宫殿……”行走在金鱼胡同,意大利游客阿雷举着相机,镜头扫过摩登大厦,背景里却是巍峨的故宫角楼轮廓——未来感与历史感在此刻同框,展现出北京东城兼容并蓄、活力四射且充满惊喜的现代都市面孔。


这种对东城区固有印象的颠覆,更在街头巷尾悄然生长。拐入隆福寺街区,曾经的皇家寺庙已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艺术潮流地标。隆福寺二期的FunFly环游天地飞行影院里,一场由20米直径的巨型球幕、8K画质实拍影像、6度自由飞行座椅共同营造的沉浸式飞行体验正在进行。光影在大屏幕上流淌,观众穿行其间,仿佛游走在中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延展市井生活体验
沉浸、解码“烟火气”
南锣鼓巷的人声鼎沸里,一场“舌尖上的北京冒险”正在上演。西班牙游客索菲亚挤在一家老字号小吃店门口,面前摆着传说中的“豆汁儿体验套餐”——一碗温热的灰绿豆汁儿,配上金黄焦圈和一小碟咸菜丝。在周围人善意的目光下,她屏住呼吸喝了一大口,瞬间五官“扭曲”,随即爆发出爽朗大笑:“这绝对是味蕾的极限挑战!”而几步之遥,飘着诱人香气的铜锅涮肉店里,来自泰国的一家人正学着北京食客的样子,将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沸腾的清汤里“七上八下”,蘸上秘制麻酱,吃得酣畅淋漓。

华灯初上,簋街的喧嚣即将换为另一种节奏。整条街被火红的小龙虾灯笼和诱人的香辣气息笼罩。塞尔维亚女生叶莲娜正和朋友们围坐在露天大排档前,感受着最地道的北京夜宵江湖。“这简直是深夜美食天堂!”她不住地向大家安利。

告别南锣的喧闹与簋街的热辣,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内,几位美国学生正专注于为铜胎点蓝,体验着这门皇家工艺的精妙;史家胡同博物馆里,来自英国的游客在老师傅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体验制作古人夏日消暑水扇。这些深度非遗体验,让外国游客从“看客”变身为“创作者”。

从挑战味蕾的豆汁儿,从灯下专注的非遗手作,东城的街巷,早已超越了“观光背景板”的单一维度,它化身为一座流淌着烟火气与生活诗意的立体舞台,邀请着每一位入境游客在灯火阑珊处触摸温度、聆听故事、感受脉动,于最寻常的市井夜色里,解码那份真实而温暖的北京生活密码。
策划:郭佳 郑娜娜
文字:实习生 李欣雨
图片:张维民 张传东 闫文 杨建国 林萱 王新 王贵彬 赵承顺 武辉
部分图片来自往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