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修文大木村
大木,即大木村,隶属于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坐落在贵阳市中部。这个村子并不大,却有数百年的古银杏树群,全村森林覆盖率接近70%。走进大木村,青瓦白墙的民居依山就势而分布,民宿、客栈散落其间,不少民居外墙上绘着大大小小的红色五角星,沿路电灯杆上也有“永远跟党走”的醒目文字。位于公路边的“金叶广场”,有三株遮天蔽日的古银杏,呈“品”字形相互依偎在一起,透过闪烁的阳光,满树金叶格外剔透。古树下面,建有木亭,古色古香。广场周边,精心装饰了浮雕墙、廓亭、景观石等,更显宁静和美好。不时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拍照打卡、休闲静坐。
大木村古银杏树
大木,因村中遍植银杏古树而得名。相传,在村子正中央,曾经有一棵巨大的银杏古树,枝叶参天,荫庇着大半个寨子,“大木寨”因此而得名。大木寨,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村落。这里的布依族群众能歌善舞,每年“六月六”、正月十五都是举办歌会的日子。每逢歌会当天,附近十里八村的布依族同胞都会在这里聚集,或“对歌”、或掷花包、或“赶表”(布依族特有的求爱方式),以多样的形式追求幸福,庆祝节日。大木的节日,热闹非凡。
银杏树下的亭子
大木,更是一个极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村寨。1935年,长征中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大张旗鼓地向南进发,在这一带完美地演绎了“佯攻贵阳,声东击西”的战略。大木寨,到省城贵阳距离仅有 40 来公里。当时国民党为了围堵红军,大部队均已调出,贵阳城相对空虚。而此时的蒋介石刚好又在贵阳城坐镇督战,成了红军以“擒贼先擒王”为障眼法而“声东击西”的绝好机会。1935年4月2日,红五军团先遣团从息烽猫场出发,经枧槽坡进入修文县境内,占领狗场坝(今久长)。红五军团行进到格都堡、长田和大木寨一带,一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政治宣传工作,一部向贵阳方向迅速挺进。这一举动,让国民党反动派相信红军将要进攻贵阳。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惧怕红军英勇无畏的战斗力,认为自己的安全岌岌可危,于是慌忙给云南的孙渡发去电报,命令孙渡即刻调滇军驰援贵阳。孙渡接到命令,率部日夜兼程从黔北边境赶往贵阳“救驾”。蒋介石的这一举动,正中了毛泽东预先设计的声东击西之计。之后,红军以每天五六十公里的急行军朝兵力空虚的云南方向急进,彻底打乱了蒋介石在贵州围歼红军的计划。
大木村红色记忆馆
红军在大木寨驻扎期间,广泛开展革命宣传,在群众家的墙上写下了“红军是干人的军队”等标语。当地布依族群众由最开始的迟疑观望到最终完全的信任,然后主动靠近、帮助红军,建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红军很快下智取了“蒙固营盘”,快速拔掉了敌人布置在周边的据点,最终实现“佯攻贵阳”的战略意图。那些保存下来的红军标语,成为了红军曾经驻扎大木寨的铁证,2019年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木村古民居
近年来,修文县大木村依托当地凉爽的气候和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红色记忆馆、红星广场,打造“大木村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大木村共有15家乡村民宿,16家农家乐,可提供床位1100余个,每年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在760万元以上。2021年,大木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录。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
如今的大木村,侧卧碧绿的金叶湖,毗邻桃源河景区,在群山环抱古树成荫的映衬下,村落中民居错落有致,小巷曲径通幽,餐馆民宿随处可见,环境干净整洁,旅客穿行其间,打糍粑、长桌宴、篝火晚会、布依歌会等民俗活动,不断丰富游客们旅游生活。闲时来此一游,感受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体验这里的布依民族风情,绝对是一件快乐的事。
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