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民警辅警:
驻守在国道318线咽喉要地
发生泥石流后,民警救助受困群众。(资料图片)
“此生必驾318”。国道318线是无数人的诗与远方。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位于国道318线的西藏林芝境内的色季拉山山口,可观日出、云海,远眺有“最美雪山”美誉的南迦巴瓦峰。
6月9日傍晚时分,在色季拉山观景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静待着“日照金山”——夕阳照射南迦巴瓦峰的美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因山顶常年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传说十人九不遇,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轰……”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传来。正在执勤的民警索朗次仁走向一个自驾游摩托车队,向车队的队长叮嘱道:“要注意安全,不要超速行驶,不要弯道超车。”
夕阳下,车流、人群中,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民警正在有序指挥交通,守护着过往车辆、人员的安全。“能看到‘最美雪山’的真容,很幸运。有民警们的守护,很安全。”从江苏自驾多日到达此处的刘先生感慨。
此时,山下已是炎炎夏日,山上执勤的民警却要穿羽绒服。如果是冬季,高寒、大风叠加,山高弯急、道路结冰,对驻守在这里的民警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
苦
国道318线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沿途囊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特别是从四川到西藏路段可谓其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沿途风景变化万千,有“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体验。同时,这段路因穿越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这一地形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区,被公认为是我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
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山口,是这条路线的必经之地。路况复杂、车流量大,导致该路段事故多发。为此,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在此设立了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
“这里冬季冰雪恶劣天气长达5个月,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每年的二三月份,这里会常刮近8级的大风。”民警叶涛说,他已经在这里驻守了10年。
最怕的是下大雪。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雪,最深的积雪没过膝盖,民警们没日没夜地铲除积雪、疏导交通、开展救助。因为堵车、道路结冰,车开不了。民警疏导、救援纯靠步行,一天要在极寒天气中走个五六万步。
“忙起来根本顾不上,鞋子、裤子都在雪里泡着。湿冷导致我的膝盖积液,不得不住院治疗。”叶涛说。
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给民警的身体带来极大的挑战。考虑到民警的身体状况,局里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在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工作时间较长的民警调至其他岗位。叶涛是在值守点驻守时间最长的民警,领导考虑给他调整岗位,他拒绝了。
“这么艰苦,为什么选择留下来?”记者问。
“习惯了。这段路哪里有转弯、哪里易堵车、哪里有暗冰,我了如指掌。在这里,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叶涛笑着答道,黝黑的皮肤衬托得牙齿格外白。
采访中,叶涛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是国防部颁发给爷爷的退伍军人证明书。叶涛告诉记者,小时候常听爷爷讲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的故事。“当年解放军就是沿着这条路进藏的,一边走一边修路。那么艰苦,他们都挺过来了,现在这点苦不算什么。”
险
叶涛忘不了那次寒冬深夜里的救援。
2022年12月的一天,小王和父母来到色季拉山旅游。当日21时,小王和父亲在山顶观景台观赏“日照金山”的美景后,继续前往雪山、林海。
“父女俩在进山后失联了!”当日22时许,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民警接到小王母亲的报警电话。夜色中,6名民警辅警组成搜寻小组向大山深处进发。
“山上的积雪很深,没过大腿,鞋子陷到雪里拔不出来。”叶涛回忆。民警辅警在厚厚的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行。
经过一夜的寻找,仍不见父女二人踪迹。次日6时,搜寻小组中的辅警坚安吉普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他的母亲去世。面对战友“先赶回家去吧”的劝说,坚安吉普说:“人还没找到,再找找吧。”
经过15个小时的艰难寻找,民警辅警终于在海拔5200米的山上找到了危在旦夕的父女二人。经救援,父女二人脱离危险。
“找到他们时,我们的身体也虚脱了,腿一直颤抖,站都站不稳。下山时,大家走不了路,就坐在地上一路滑下来,裤子都磨破了。”叶涛说。
刺骨寒风中救助侧翻的车辆、紧急救援突发心脏病的老人、及时将被堵在路上的临盆孕妇送医……近5年来,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民警辅警开辟生命通道50余次,救助群众400余次。因表现突出,被公安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
暖
“2015年,我们刚到这里执勤时,借用了公路道班的一间房子,条件很艰苦,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再加上海拔高,大家晚上睡不着觉。”叶涛回忆。
2024年,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办公房,值班大厅、宿舍、厨房一应俱全。宿舍和厨房用玻璃房连接,阳光洒下来,很暖。
说起这些年工作环境的变化,民警辅警满脸笑容。玻璃房的一角整齐地码着取暖用的材料,一个货架上摆放着成箱的方便面和自热米饭。民警说,不忙的时候会动手做饭,忙起来时就吃方便面对付一下。
穿过玻璃房,来到执勤大厅,满墙的锦旗熠熠生辉。叶涛指着其中一面写有“热情服务、一心为民”字样的锦旗回忆道,今年1月的一个下雪天,他们在巡逻中发现一辆油罐车的4条防滑链全部断了,便从值守点取来防滑链给这辆车绑上,确保其安全下山。“油罐车如果被困,在寒冷天气下油容易被冻住,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叶涛补充道。
情暖风雪路。在这条美景与危险并存的路段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警民鱼水情故事接续上演。
每年的春节、藏历新年是抗雪保畅的关键节点,执勤点民警辅警开启“24小时守护”工作模式。
在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的10年里,大部分的春节,叶涛是在岗位上度过的。有一年春节,两对来旅游的情侣遇到大雪,被困在山上。他们携带的氧气没了,其中一名女孩因高原反应瘫倒在地。民警们把他们接到值守点,并留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夜。“他们和我们一起做饭,还包了饺子,那顿年夜饭很难忘。”回忆起这段往事,叶涛嘴角不禁泛起温暖的笑容。
1999年出生的辅警次仁扎西去年刚参加工作,最初连防滑链都不会绑,如今辖区路段有多少个转弯都了然于心。“看到过往司机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很多人还给在清理积雪的我们送吃的,很感动,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从群众的肯定中,年轻的小伙子找到了坚守的意义、奋进的动力。
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的民警辅警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26岁,有的已在这里坚守了10年,有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看着群众赠送的写着“交警坚守担当、寒雪难凉热血”字样的锦旗,他们眼神中闪着光。
夜色渐浓,观景的游客已下山,过往的车辆也少了起来。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依旧灯火通明,忙了一天的民警辅警这时才顾上吃晚饭。
(记者 付静 刘建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