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核心社区单元“胡同里的电影院”圆满落幕。活动历时九周,串联东城区九大文化地标,以光影为媒激活城市文脉,吸引近2000名市民参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10余家媒体深度报道,用“光影入巷”实现“文化润心”,丰富民众的夏日精神生活的同时,助力电影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光影映城
文化基因融入空间叙事
活动创新实践“一空间一主题”模式,深度激活历史场域文化潜能,构建以电影观赏为核心,促进文化消费的生动图景。中轴古建串联成线,700年宏恩观(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首映《白蛇·缘起》,国风美学对话中轴线文脉;前门大街广和楼的百年戏台演绎《大闹天宫》,水墨悟空对话京剧唱腔;钟鼓楼院落上演《落凡尘》联动暮鼓晨钟,定更鼓声应和银河金梭。老厂房蝶变新生,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红砖厂房化身《超级飞侠》飞行基地,吸引60余组家庭完成“环球极速任务”;朝内81号法式宅邸跨越世纪传奇,开启东方奇幻动画巨制《守龙者》奇遇之旅。





老城墙古今共融,全国文保单位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放映《舒克贝塔》,亲子家庭共探历史记忆;角楼图书馆放映《新神榜:哪吒重生》,赛博机甲点亮仲夏之夜。文化新空间开放悦享,龙潭中湖公园摩天轮草坪放映《长安三万里》,200人湖畔共诵盛唐诗篇;朝阳门27院儿架设《贝肯熊》亲子工坊,胡同夏夜变身欢乐剧场。



从钟鼓楼下的历史回响到明城墙边的晚风轻拂,从动画国潮到经典重映,这场持续开展的社区光影之旅,让每一处空间都成为电影语言与城市基因的对话载体。
美育润心
光影社群滋养城市温度
“胡同里的电影院”作为东城区“胡同里的”系列品牌活动之一,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型,以电影为纽带践行深度美育实践,让优秀影片走出传统影院,把光影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城市角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电影带来的精神滋养。此次放映活动结合夏日,特别是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与特点,精心挑选了近几年出品的9部高质量国产动画影片汇集成片单,既有融合了中国美学特征与彰显传统文化内蕴的高口碑佳作,又有轻松搞笑营造合家欢氛围的动画电影,吸引众多亲子家庭甚至祖孙三代同来观影,触发多维情感共鸣。

活动中,500余份导赏手册揭秘影片文化内核,构建起“光影+社区”的情感纽带。有家长表示:“正好赶上暑期,我们邻里街坊可以带着孩子一同参与,孩子说这里像‘胡同里的快乐基地’”!一位80后父亲感慨:“这活动特好,有一种怀旧的感觉,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拿着小板凳到院儿里或街上看露天电影的经历。”一名小学生表示:“露天电影真有意思,不仅可以看动画片,还可以坐在鼓楼脚下观赏景色,我也能感受古人的浪漫啦!”




消费赋能
文商旅融合激发市场活力
依托电影节资源整合势能,构建“光影经济”可持续生态链。全域场景延伸方面,前门国风节以“中轴国韵·京潮前门”为主题,融合京剧展演、民乐Live与汉服市集,明城墙遗址公园“崇文食乐集”融合文化演出、美食夜市、汉服体验和电影放映,带来独特游玩体验。将电影元素深度融入微醺市集、咖啡手作、公园音乐会等热门文旅活动,实现“观影+打卡+消费”场景融合,有力撬动文旅商综合消费潜力。

“前门国风节”汉服巡游活动。

明城墙遗址公园“崇文食乐集”。


随着“2025北京仲夏电影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观影+消费”叠加红利进一步释放。龙潭中湖公园推出“晚风放映计划”,融合森林市集、非正式音乐会等形式,打造“摩天轮之夜”IP。角楼图书馆推出“星空电影院”,放映《茶啊二中》《开国将帅授衔1955》等系列公益电影,“鼓楼放映夜”即将开启,结合文创产品推荐、特色饮食体验等,将钟鼓楼化作大型“游戏场”,让文化基因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这场以空间为舞台、光影为纽带的城市文化实践,将带领更多市民感受光影魅力、共享消费红利。


从影院走向露天的开放空间,一处处历史建筑成为会讲故事的文化客厅,消费因文化体验而增值,胡同因光影相聚而温暖,电影嘉年华让文化基因与市井烟火深度相融。
下一步,东城区将进一步激活胡同院落、古建场所等文化艺术空间,推出更多富有创意的露天放映活动,通过“电影+”模式深度激活商圈消费,持续释放“胡同里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努力谱写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东城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