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区马鞍池公园的百日草花海迎来盛放尾声。这几日,这片3500平方米的“城市野趣花园”敞开了怀抱,邀请市民来当一回采花匠。
“赏花人”变“采花人”
8月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马鞍池公园,公园北门的花海旁已聚集了不少市民,一个个花海中采摘鲜花的身影成了一道风景线。
一大早,市民刘女士已经拿着袋子在摘花,她的手里已经整整齐齐捏着一束色彩斑斓的百日草野花。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前两天采摘的战果:一顶草帽上错落有致地点缀着橙红相间的百日草野花。“发到朋友圈后,好多人都在问是哪里买的,我说这可是马鞍池公园的‘限定款’呢!”刘女士笑着说,“以前只能远远欣赏,现在能把这份美好带回家,感觉整个夏天都住进了我家客厅。”她还告诉记者,这次想试试把鲜花做成干花,永远留住公园的夏天。
市民王先生则打趣道:“我看别人摘花还纳闷呢,一问才知道是公园搞的活动,我还从没体验过走到公园草地里摘花。”他仔细地将采摘的花枝整理成一束,红色、粉色、橙色错落有致。“我打算带回去送给我老婆,她看了花心情都能好起来。”
3500平花海成为自然教室
看着女儿兴奋地挑选花朵的模样,市民张女士不禁感慨:“以前每次来公园都要提醒孩子‘只能看不能摘’,没想到现在还有机会把花朵带回家。”这样的转变,源于马鞍池公园一个大胆的尝试——将3500平方米的百日草花海向市民开放采摘。
据了解,今年5月,马鞍池公园在公园内广场种下约3500平方米的百日草野花,这片花海从初夏至盛夏,绚烂了一季。为了延续花期价值,让野花焕发二次生命,7月30日至8月3日,公园开展共享采摘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前来采摘,把“美丽”带回家。采摘活动结束后,百日草将被整片清理,为下一季花卉的种植做准备。
“人民的公园属于人民,公共资源一起分享,美美与共。”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大南园林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是市民的拍照打卡背景,更是希望它成为能让市民参与的自然课堂。“选择开放这片花海,一方面是考虑到百日草花期即将结束,与其直接清理,不如让市民共享这份美好,就算只是插在花瓶里,至少也能多开一个星期。另外也是想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和亲近自然。”
“我们希望公园能够成为把园艺生活带进千家万户的载体。”负责人说,“百日草花期长、生命力顽强,耐采摘性强。它的花朵色彩丰富,市民带回家后无论是插瓶还是制作干花都很适合。”
据介绍,为方便市民,公园在樟树林旁设置了“便捷领花站”,提供预先修剪好的花束,活动现场,园艺师们不仅指导市民如何正确采摘,还传授简单的插花技巧。“斜剪花枝可以让花期延长”“不同颜色的百日草搭配起来更漂亮”……市民们边学边做,原本单纯的采摘变成了一堂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从“共享花海”到“共享文明”
负责人介绍,花海开放这几天,公园的人流量明显增加,在采摘区域中,一个特别的场景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尽管公园没有安排专人监督采摘数量,但往来其间的市民都自觉遵守规则,手里都只拿着一小束鲜花。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来体验一下采花,采一些回去装点客厅就够了。”
“开放花海不仅是为了共享鲜花,更是为了共享一种城市文明。”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几乎看不到随意摘花的现象了,市民们反而成了最称职的‘护花员’。”他告诉记者,今年是公园第二次开放花海采摘,前年第一次尝试时,发现市民的自律程度远超预期。这种信任的建立,让公园在今年更加大胆地推进“共享园艺”计划。
这样的互动模式正在马鞍池公园逐渐形成规模。负责人告诉记者,马鞍池公园每年的郁金香展受市民喜爱,今年公园在清理回收郁金香种球时,将一部分郁金香种球赠送给市民,园艺师现场教学种球的储存方法和种植技巧,许多家庭由此开启了“人生第一盆花”的种植体验,认养种球的小朋友也可借此机会做自然观察笔记。
从共享一片花海,到共享一种文明,马鞍池公园的这场“实验”让我们看到,当城市空间被赋予更多互动可能时,市民与城市的关系正在悄然重构。那些被带回家的花朵,不仅装点了千家万户的窗台,更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文明与温情的种子。“最美的风景不在花丛中,而在人们守护鲜花时的那份用心。”大南园林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说。
供稿:温州晚报
记者张琼冉
实习生 夏冰慧
摄影:张琼冉 夏冰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