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谁都期望旅途顺遂。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但就在上周末,贵州施秉县杉木河漂流风景区,却上演了一场“漂流囧途”。
排队超过5小时,手机信号差,大量游客滞留至凌晨……
当时,多名网友发帖反映,景区未控制好客流导致滞留,接驳车20分钟一趟,一次只能带走二十几个人。而景区仍有不少空闲的大巴车,却并未用来疏散旅客。
8月3日,涉事景区发布了致歉信。承诺将升级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加强对游客数量的实时监控和预判。
这件事看似已经平息,但却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少景区在旅游服务中仍存在短板,如不及时补齐,犹如定时炸弹,或将成为突发事件中的安全隐患。
从游客的层面来看,长时间排队等待,宛如一场身心“拉锯战”,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而暑期出游者中,很有可能有不少的老人和孩子,如此滞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本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游客势必会对该景区失望,口口相传,甚至在网上传播,对于景区的口碑和客流量来说,影响不可逆转。
而作为景区,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暑期旅游旺季,景区没有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对客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其次,在旅客已经滞留的情况下,拿不出有效的应急预案,没有通过增加工作人员,合理调配景区资源等措施,尽快疏散滞留游客。
如此措手不及,又何谈保障人身安全,如果发生突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来看,这一事件反映出旅游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和短板的现状。如今旅游需求增长,旅游市场扩大,但部分景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软硬件设施投入都存在不足,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各种不便。而行业监管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一些景区在服务方面存在侥幸心理。
想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笔者觉得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景区要强化管理与服务意识。除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更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旅客的安全以及出游体验放在第一位,才能创新和升级服务,补齐短板。旅游行业要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如组织景区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对景区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公示。而作为监管部门,要定期对景区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存在服务质量问题的景区,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整改到位。
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情绪消费,所以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这种“人在囧途”的旅游糟心事不再发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