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博物馆的延时开放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自2025年7月31日起,潍坊市博物馆及潍坊风筝博物馆在暑期每晚开放至21:00,并推出“潍博夜未央”系列活动,包括非遗体验、文创市集、MR互动等创新项目。与此同时,潍坊市博物馆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61%,全市84家备案博物馆文创营收达1400万元,文旅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潍坊市博物馆的延时开放并非简单的营业时间延长,而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官方将其定位为“三重提升”:从“静水深流”的文化守护转向“主动服务”的公众陪伴,从“展柜陈列”的经典空间拓展为“沉浸共生”的文化体验场域,从文物保管机构升级为“激荡思想”的城市文化引擎。这种转变,体现了博物馆功能的现代拓展——它不再仅仅是历史的保存者,更是城市文化活力的激发者。
在具体实践中,“潍博夜未央”活动融合了非遗展演、MR互动等数字科技、中医义诊等多元内容,既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又增强了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如,潍坊风筝博物馆“暗夜驭风·室内盘鹰飞行奇观”以创新形式展示非遗风筝技艺,让观众在夜间也能体验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这种“夜经济+文化”的模式,既满足了市民的夜间文化需求,也为文旅消费提供了新场景。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热销,是潍坊文旅消费增长的重要推手。2025年上半年,潍坊市博物馆研发了龙象之城瓷杯套装、陈介祺金石文化晴雨伞等30余款文创产品,并结合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32万人次。青州博物馆的“小状元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更是成为年轻人“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的吸引力之一。
文创收入的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公众对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表明博物馆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在于公益性,但完全依赖政府拨款可能限制其创新活力。这些有益的实践表明,适度的市场化探索能够增强文化机构的可持续性,但必须守住公益底线。
以公益为导向,强化文化普惠性。延时开放的初衷应是让更多市民,尤其是上班族、学生等群体,能够便利地享受文化服务。潍博的夜间开放不仅提供展览,还增设了中医义诊、非遗体验等惠民项目,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未来,或可进一步优化服务,增加适宜项目,确保文化资源真正惠及大众。
市场化探索需与文化价值相协调。文创开发应注重文化内涵,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潍博与高校合作,运用非遗元素研发文创产品,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提升了市场吸引力,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并重。潍坊市通过“四个加力”政策推动文旅融合,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文创开发。“政府+市场”,既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又能借助市场力量提升运营效率。未来或可探索更多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让企业以公益方式参与文化服务。
潍博的延时开放与文创收入增长,展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代的多元可能性。创新的带温度的服务,既可以是文化惠民的载体,也能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引擎。潍博夜场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的,不仅是城市的夜晚,更是每一位市民的精神世界。
王玉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