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虹塔的七彩琉璃在阳光明媚时会呈现得更美,比如孔雀蓝的琉璃,在正午时会有一种宝蓝的颜色,在黄昏时像晴空一样绚丽,而黄釉琉璃则有一种蜜蜡般的光泽。可以说,除了应县木塔,几乎没有一座塔可以超过它。”
8月4日,第十届著名作家看山西临汾行采风活动走进洪洞县广胜寺,在参观了寺内的飞虹塔后,山西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裸地》《喊山》作者葛水平如是说。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唐代时由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请代宗皇帝李豫赐额“大历广胜之寺”而得名。寺庙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绝一奇”:飞虹塔、《赵城金藏》、元代戏剧壁画、唐代左右扭奇柏。其中飞虹塔于2018年8月29日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在广胜寺,作家们纷纷被这座寺庙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所感染,久久不愿离去。“广胜寺这座始自东汉的庙宇,以‘三绝一奇’将岁月凝练。在这里,心灵得以沉淀,每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宁静与庄严,我们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岁月的脉动。忽然感悟到:其实并不是我们在看风景,是古寺借世人之眼,俯察人间的仓促。”《火花》杂志主编王志峰说。
随后,作家一行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该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有“华人老家、根祖圣地”之美誉。
据相关文献记载,从明洪武初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官方移民活动,百万民众从大槐树下被迁往全国18个省、逾500个县市。经过600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如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的移民后裔。
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原主编、《送84位烈士回家》《赵家洼的消失与重生》作者鲁顺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多次来过洪洞大槐树。“这么多年来,我是一步一步看着园区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从文化含义上来说,大槐树是洪洞大移民的遗址,也是关键的一个文化地标。尤其是这些年,我几乎每年都会来这里,每次来的时候,都会有朋友委托我帮他们找一找自己的姓氏,找一找他们的根,几乎每次都能找到。”
此前的一天,即8月3日下午,作家一行还考察了洪洞县中镇庙遗址,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庙宇内众多的碑刻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