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南沙湾片区。通讯员 严勇军 供图.
大岗镇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谢南飞 摄.
南沙龙穴三圣公诞已成功入选南沙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讯员 梁贻翅 供图
黄阁麒麟舞。图片来源: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南沙游艇会航拍。通讯员 严勇军 供图
采写 / 南都·创享湾区记者 郑雨楠 受访者供图
想要认识南沙、了解南沙,文化历史是个极好的切入点。
南沙是一片既古老又新兴的土地,在鹿颈村出土的近4000年“南沙人”化石,是广州市目前经科学论证最早的现代人。南沙是中国一口通商、对外往来的咽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在此融合;舢舨洲灯塔自1915年起守护珠江照古耀今……南沙的好适合放慢脚步细细品,这个假期,用双脚探索南沙,在老建筑群中了解南沙历史,在高楼林立间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
将成果化作地图
“文旅+”带动当地创收
每年3月,伴随着十八罗汉山的一场春雨,也拉开了南沙樱花节的序幕。南沙大岗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文脉悠长、底蕴深厚。有专家学者曾为大岗镇总结出“三个第一”:这里有广州古代采石场唯一的清代石碑——八股山场界碑,迄今为止中国南方发现的最高海拔、最久历史记录的海蚀地貌地质遗迹——十八罗汉山古海蚀崖遗址,中国第一个机械采矿的矿场——大岗银矿。
在大岗镇还流传着一段与香港同胞有关的故事,据记载,1884年南海籍香港商人何献墀从英国聘请矿师前往大岗,借助机器开挖矿井,促使该银矿成为中国首个运用机器进行开采的银矿。
百年前,何献墀带来的轰鸣机械声,不经意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工业魂魄,如今银坑街所在的大岗镇二湾社区已蜕变为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大岗镇更是成为南沙的工业强镇。历尽沧桑,物是人非,但何献墀的工业故事,其实一直在这片土地流传。
依托丰富的山、水、工业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近年大岗镇因地制宜勾勒“一山一水一工业”文旅版图,走“四季有节,全域宜游”道路,全力推进“旅游+农业+工业”大融合。
围绕十八罗汉山文化资源,连续举办三届“樱花节”,并以“樱花节”为契机,串联大岗文旅资源,使“樱花节”成为南沙文旅一大特色名片。在今年的樱花节期间,百余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青年人才以樱花为媒,共赴一场青春之约。青年们走进大岗圩镇客厅,在古韵与现代交融的展厅中感受岗城风情的独特魅力。
推出专属文脉表情包
多形式打造文创产品受追捧
地处南沙核心区域的南沙街道,山、水、城相互交融,生态环境优越,蕉门公园水清岸绿,鹭鸟纷飞。多个商业综合体串联形成的南沙蕉门河内湾核心商圈也在2024年获批成为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之一。在今年下半年,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网球群众组赛事将在南沙正式举办。作为赛事主战场之一,南沙国际网球中心近年持续升级,成为港澳等地区的网球爱好者切磋球技的理想地。
宜居的城市环境也吸引了不少港澳青年在这里扎根。香港青年邝文汉的跑步线路收藏夹里,蕉门河公园更是他推荐南沙跑步必打卡的地方。香港青年柴敬孝将自己创设的茶饮品牌Double Cup(加杯)开设在蕉门河畔的创享湾内,通过参与各种线下集市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南沙文旅商市场注入几分港澳风味。
南沙街道不只有现代都市风情,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脉络。此前,南沙街道携手经验丰富的专业调研队伍围绕南沙街道的历史文化脉络,实地走访了辖区内的村落和社区,系统性地挖掘和梳理了南沙街道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意识地通过活化利用调研成果,系统性构建文脉保护体系,聚焦传统手艺+生态,打造非遗手工作坊,以红树林生态艺术墙、疍家文化长廊等载体实现文化可视性,经过持续深耕,其间还组建了由粤港澳青年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一起走进红树林,展开清洁保育工作,为当地的生态发展,注入更多青年元素。
为了让传统历史焕发新活力,南沙街道办还打造了文脉IP“文文”和“悦悦”系列表情包,并将以市场化的形式推出文创产品,赋能街道的经济发展。同时,街道办还绘制了街道历史文脉地图,设计了以文脉为主题的3条Citywallk路线。未来将推动文化遗产与公共空间、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处处有历史,步步见文化的城市风貌。
民俗节庆玩出新花样
造血式赋能传统文化发展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龙穴岛的现代产业与传统文化是另一幅共生共荣的景象。作为龙穴岛最具代表性的“三圣公诞”(也称“三圣宫诞”)是当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节日期间会吸引大批信众和游客前往打卡,当中不乏文化学者。
据介绍,2024年,“龙穴三圣公诞”被列入广州市南沙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三圣公诞”期间举办民俗文化节与巡游活动,由三圣文化公益促进会举办的三圣公诞慈善晚会上,近百位慈善人士为后续活动筹得15万元资金,也为“三圣公诞”后续活动提供了支持。
如今的龙穴岛不仅有传统文化活动,依托南沙港的资源,创建了“榴莲节”“车厘子节”等特色系列活动,为龙穴文旅经济拉人气、树品牌。同时,结合龙穴优美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与企业合作,引进青蟹生态餐厅和民宿项目,打造“龙穴海港风情街”,推进“龙宫仙山,海港田园”文旅开发项目等,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下一步还将正式出版相关文化书籍,夯实龙穴的文化根基,围绕龙穴山等资源,进一步开发文旅项目,为龙穴街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
文化赋能打造城市IP新形象
南沙区成立时间最短的港湾街道,也是南沙区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纪念馆便坐落在港湾街道辖区内。这里与港澳地区也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南沙客运港出发,可乘船直达香港中港码头。
据了解,港湾街道每年会选择其中一条主线来谋划相关领域的工作。3月14日,港湾街道以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为契机,在蒲州广场举办以海洋为主题的“Ready!叫醒春天音乐会”,通过《星辰大海》《漂洋过海来看你》等与海洋相关的经典曲目,以文化+音乐的创新模式为市民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
为挖掘本地文化根脉,街道推出“寻根港湾”栏目,在区相关单位的指导下启动文物修缮设计工程,保护绿琉璃瓦、蚝壳墙等特色建筑,让历史活在当下。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通过文艺活动、主题栏目、讲座论坛、文化地标、民俗节庆等几大抓手,港湾海洋文脉基本实现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下一步,街道继续以“海洋文化”为主线,用好灯塔图书馆文化阵地。未来,将逐年推出先秦文化、岭南文化、开拓文化等文化主线,持续擦亮“浪漫港湾”城市IP。
将通过AI等形式创新包装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从先秦南沙人的足迹,到近代虎门炮台的烽烟,从疍家人到围垦的史诗,南沙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印记。
延续文脉,薪火相传。《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中提出,“加强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抓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过去一年里,南沙区以传承和发展为主题,从十八罗汉山讲到滨海龙穴岛,从榄核的红色印记到万顷沙的疍家风情,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挖掘每个镇街、村落的文化DNA,追忆过去的同时也就文化的创新发展广纳民声,凝聚民智。
下一步,将对过去一年的资料进行深化,串珠成链,通过AI等形式进行创新包装,让文化故事活起来,以不同形式打造破圈出圈的文化产品,向市民游客展示南沙的历史魅力。依托南沙丰富的文旅资源,以“文旅+”的模式,激活消费场景,进一步实现文化赋能。
南沙文化历史旅游线路推荐
可夏季赏荷可探寻古迹
定位: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
①东里龙门古树②麦氏大宗祠③莲溪天后古庙丹桂树④莲溪天后古庙连理树⑤天后古庙⑥海头炮楼⑦瑞辉麦公祠 / 黄阁麒麟文化展馆⑧大山乸森林公园⑨东里红楼⑩广升楼
魅力水乡欢乐游
定位:南沙区东涌镇吉祥围
①吉祥围②东涌印象馆③水乡风情街④东涌炮楼⑤鱼窝头糖厂、蝴蝶楼⑥鱼窝头旧街⑦抗日战争细沥涌口战场遗址⑧图南港式街区⑨水乡民宿
看山海相连
定位:南沙区港湾街鹿颈村
①鹿颈村②蒲洲炮台③霍英东纪念馆④南沙天后宫⑤广州市海防教育基地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⑦南沙游艇会⑧黄山鲁森林公园
慢品疍家烟火
定位: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洋村
①围垦历史陈列馆(沙田水乡文化体验中心)②“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第二期③十四涌水产中心④红港村⑤渔家文化公园⑥“渔家傲”红港记忆展馆⑦南沙湿地景区⑧水鸟世界
感受非遗的魅力
定位:南沙区榄核镇
①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园②耕山小寨③子沙绿道④利泰智农生态农业观光园⑤砖厂饭堂⑥合沙村香云纱文化创意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