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文旅深度融合对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德阳市广汉市创新实践在文旅融合场景打造的同时,更着眼于“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提升,让游客从“打卡三星堆”转向“体验整座城”,不断培育壮大新势力,倾力打造现象级文旅地域品牌,在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美好生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研学课堂融入文化自信
暑期来临,广汉市各研学基地迎来游客高峰。不久前,2025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大会在德阳举行,其中“行读四川・有益有趣——2025年暑期四川研学旅游第一讲”在广汉市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举办。活动采用“考古探秘+科技互动”模式,发布《古蜀文明探源文物主题游径》,从三星堆的遗迹与文物出发,遍访蜀地文脉,让广大学子在生动的研学课堂中理解“何以中国”。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以“三星堆文化+沉浸式研学”为特色,开展多种项目:玩着玩着就懂了三星堆——依托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打造考古现场、造作工坊、古蜀村落、古蜀乐舞四大研学场景,带领游客在趣味体验中探索古蜀文明;创新研学实践——通过“游戏化古蜀研学”“遗址巡防志愿”“古蜀文化主题夏令营”等特色研学项目,将文物保护、历史探究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践行“知行合一”的研学理念。2024年,基地接待研学团队共计3万人次。
“今年暑期,基地将以更丰富的研学课程、更生动的互动体验、更专业的服务保障,迎接全国研学团队和青少年朋友们的到来。”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负责人表示,作为“四川省级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基地正以《四川省研学旅游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引,探索考古研学标准化建设,向每一位来访者展示一个可观、可感、可玩的三星堆神秘王国,让古蜀文明在体验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统老街融合新兴业态
广汉市黑塔街历史悠久,承载着城市记忆。据《广汉县志》记载,黑塔街得名于明代“宝塔镇河妖”的传说,因西汉文学家严君平“核桃赠孝”的故事,又被当地人称之为“核桃街”。
曾一度沉寂的黑塔街,于2023年12月启动修缮改造项目,改造项目分为三期,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80%。改造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老街引入年轻人喜爱的咖啡馆等新业态,既保留老屋风貌,又具现代轻盈感。
而几步之外的“知事老茶馆”,则坚守着老街最本真的烟火气。竹椅木桌、盖碗茶、老式热水壶……坐在茶馆里,仿佛时光倒流。“我们每天都要过来喝茶摆龙门阵,这种坝坝茶,简直太有生活气息了。”68岁的附近居民张大爷很喜欢约上老友来这里,喝上一杯热茶,感受岁月沉淀。
未来,黑塔街还将引入更多新业态,增设艺术表演等,优化设施,形成“日游老街、夜赏河景”的全时段文旅体验圈,成为展现广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新名片。
特色滋味融熠产业振兴
傍晚,广汉市向阳镇蒋家河乡野火锅公园里食客络绎不绝,以牛杂火锅为代表的特色滋味火锅,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味。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向阳镇创新将中国独创美食与现代公园文化相融合,打造独特的饮食与休闲体验。
火锅公园所在地曾是滩涂荒地,向阳镇把河滩地流转给第三方平台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由商家负责经营,形成三方合作的模式,如今已成为文化地标。它不仅带动了土地流转,让群众共享红利,还彰显了文化自信。
当地火锅产业蓬勃发展,鑫陶一家食品公司享有西南第一牛市的荣誉称号,日屠宰量达700余头,年屠宰量可达10万余吨。“我们整个规上产值已超过2亿元,目前成都市牦牛肉类供应体系我们占比已经超过60%,依附于天府大道北延线的修通,向阳火锅产业集群化越来越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举办活动也是火锅业界常用的营销手法,一场有效的活动能迅速积累人气,打开市场。近年来,广汉市先后举办或承办首届火锅文化艺术节、中国·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第20届中国火锅产业大会、中国(广汉)火锅食材博览会、第五届中国火锅出品大赛、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季等活动,邀请八方宾客体验广汉热辣滚烫的特色火锅盛宴,进一步助推广汉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广汉市将进一步做精做细火锅产业链条,力争2025年,产业规模达200亿元,2030年,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火锅食材生产聚集区,创建火锅食材地标城市。 (文/图 赵宇浩 孔继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